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劳动者的辞职权探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劳动者辞职权概述第11-21页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制度第11-13页
  (一) 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第11页
  (二) 劳动合同解除的种类第11-12页
  (三)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第12-13页
 二、劳动者辞职权的概念与性质第13-18页
  (一) 劳动合同解除与辞职权第13页
  (二) 辞职权的概念第13-14页
  (三) 辞职权是一项劳动权第14-16页
  (四) 辞职权是一项法定权第16-18页
 三、辞职权制度与民事合同解除制度的区别第18-21页
  (一) 是否由法律直接规定不同第18-19页
  (二) 解除事由不同第19页
  (三) 法律效力不同第19页
  (四) 是否存在倾斜保护不同第19-21页
第二章 劳动者辞职权立法的价值取向第21-31页
 一、辞职权设置的利益衡量第21-25页
  (一) 尊重劳动自由第22页
  (二) 实现利益平衡第22-24页
  (三) 追求社会效益第24-25页
 二、现行立法中辞职权设置的价值取向第25-31页
  (一) 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比较第25-27页
  (二) 对《劳动合同法》辞职权制度的价值分析第27-31页
第三章 劳动者辞职权的行使第31-46页
 一、辞职权的主体第31-33页
  (一) 劳动者的概念界定第31-32页
  (二) 劳动者的范围第32-33页
  (三) 现行法律规定的缺陷第33页
 二、劳动者的预告辞职权第33-39页
  (一) 预告辞职权的特征第34-36页
  (二) 预告辞职权的行使条件第36-38页
  (三) 对现行法律规定的评价第38-39页
 三、劳动者的即时辞职权第39-46页
  (一) 即时辞职权的概念界定第39页
  (二) 劳动者行使即时辞职权的事由第39-43页
  (三) 劳动者行使即时辞职权的特殊法律后果第43-44页
  (四) 对现行法律规定的评价第44-46页
第四章 我国劳动者辞职权制度的完善第46-51页
 一、辞职权的主体问题第46-47页
  (一) 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劳动者范围的界定问题第46-47页
  (二) 通过司法层面寻求改善的依据和空间第47页
 二、预告辞职权制度的完善第47-49页
  (一) 辞职权的预告期问题第47-48页
  (二) 服务期对辞职权的限制问题第48-49页
 三、即时辞职权制度的完善第49-51页
  (一) 即时辞职权事由的完善第49页
  (二) 改革工会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即时辞职权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高新区产业转型中的人才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罢工权法律确认的必要性和保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