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四) 创新点 | 第17页 |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草根NGO的基本认知 | 第19-29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3页 |
1. 草根NGO | 第19-21页 |
2. 草根NGO管理模式 | 第21-23页 |
(二) 草根NGO的分类与基本属性 | 第23-26页 |
1. 草根NGO的分类 | 第23-25页 |
2. 草根NGO的基本属性 | 第25-26页 |
(三) 草根NGO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1. 公民结社自由 | 第26-27页 |
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7-29页 |
二、我国现行管理模式下草根NGO的生存现状评析 | 第29-36页 |
(一) 资格准入制度妨碍草根NGO合法地位的获得 | 第29-31页 |
(二) 非竞争性原则制约草根NGO合法成立的需求 | 第31-32页 |
(三) 双重管理体制阻碍草根NGO合法权益的实现 | 第32-36页 |
三、当代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及其借鉴 | 第36-45页 |
(一) 当代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述评 | 第36-42页 |
1. 登记注册制度 | 第36-39页 |
(1) 美国—自由成立模式 | 第36-37页 |
(2) 新加坡—登记设立模式 | 第37-38页 |
(3) 日本—混合设立模式 | 第38-39页 |
2. 日常监管制度 | 第39-42页 |
(1) 美国—无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2) 新加坡—单一监管模式 | 第40-41页 |
(3) 日本—多元监管模式 | 第41-42页 |
(二) 国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 第42-45页 |
1. 提供宽松的法律环境,确保非政府组织合法地位 | 第42-43页 |
2. 通过宽进严管制度,引导非政府组织规范化运作 | 第43-44页 |
3. 利用财政税收杠杆,积极培育和扶持非政府组织 | 第44页 |
4. 多种监督手段相结合,保障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 第44-45页 |
四、当代中国草根NGO管理模式探析 | 第45-58页 |
(一) 思想层面:正确认识草根NGO,加强对草根NGO的认同与支持 | 第45-48页 |
(二) 法制层面: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维护公民结社自由权利 | 第48-50页 |
(三) 管理层面:构建草根NGO管理模式,保障草根NGO合法地位 | 第50-55页 |
1. 登记注册制度:逐步实行“备案制”与“审批制”相结合的登记注册模式 | 第50-54页 |
2. 日常监管制度:从双重管理模式过渡到单一监管为主、双重管理为辅的监管模式 | 第54-55页 |
(四) 监督层面:开发社会监督资源,自律与他律双重结合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