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士兵突击”现象的传播学解读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一、“士兵突击”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0-20页
 (一) “士兵突击”现象的社会发展背景第11-15页
  1. 物质欲望的满足推动受众产生更高的精神需求第11-12页
  2.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促使社会更加开放第12-13页
  3. 多元化社会发展呼唤平民意识觉醒第13-15页
 (二) 受众心理发生明显转变第15-20页
  1. 受众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第16-17页
  2. 受众更加追求自我个体的发展空间第17页
  3. 受众的心理处于审美与审丑的交织之中第17-19页
  4. 受众更加关注影视剧的人文关怀第19-20页
二、“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士兵突击”现象第20-29页
 (一) 它契合了人们关注普通小人物,同时渴望自身得到关注的心境第22-24页
 (二) 它顺应了人们对自强奋斗成功的认可和对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不屑第24-26页
 (三) 它表现的战友情谊迎合了人们对真情实感的渴求第26-28页
 (四) 适度而不媚俗的娱乐让受众在欢笑与泪水中得以宣泄第28-29页
三、网络与现实的互动推动“士兵突击”现象的产生与兴盛第29-34页
 (一) 兵迷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力量第29-31页
 (二) 现实的热播与网络的热议相互呼应第31-33页
 (三) 网络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影响第33-34页
四、“士兵突击”现象的传播学意义第34-48页
 (一) 建构文化、引领社会第35-37页
 (二) 高扬人文旗帜,关注普通大众第37-42页
  1. 用思想提高品味,用真情打动观众第38-40页
  2. 塑造明星群体,言说普通人事第40-42页
 (三) 立体传播,全面推进第42-48页
  1. 充分运用各种传播符号,形成传播冲击力第43-45页
  2. 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策略迅速扩大传播效果第45-48页
注释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民意通道研究
下一篇:我国报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