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论《贞观政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绪论第6-11页
第一章 《贞观政要》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第11-21页
 第一节 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思想第11-16页
  一、唐初的社会历史背景要求统治者推行民本主义第12-13页
  二、推行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治国原则第13-15页
  三、正视君王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第15-16页
 第二节 实行"仁政王道、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第16-21页
  一、重王道、轻霸道第17-18页
  二、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第18-21页
第二章 《贞观政要》政治伦理思想的体现第21-33页
 第一节 君德第21-28页
  一、"正人先正己"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第21-23页
  二、兼听则明,从善如流的纳谏思想第23-26页
  三、选贤与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思想第26-28页
 第二节 官德第28-33页
  一、正身修德,修身治国第28-29页
  二、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第29-30页
  三、取信于民,诚信天下第30页
  四、廉洁俭约,反腐倡廉第30-31页
  五、慎始慎终,持之不懈第31-33页
第三章 《贞观政要》政治伦理思想评析第33-40页
 第一节 《贞观政要》政治伦理思想本身蕴含的特点第33-34页
  一、全面体现了儒家的伦理精神和政治理念第33-34页
  二、历史实践是《贞观政要》政治伦理思想的必要保证第34页
 第二节 在当代的影响及启示第34-38页
  一、《贞观政要》揭示的领导艺术对当政者的启示第35-37页
  二、《贞观政要》对选拔人才的启示第37页
  三、《贞观政要》对培养接班人的启示第37-38页
 第三节 历史局限第38-40页
  一、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工具第38-39页
  二、人物本身的理想化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贞观政要》中李世民的“安人宁国”思想
下一篇: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政治词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