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驳船和浮船坞预配仿真与实时配载关键技术及软件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配载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产品下水方法综述 | 第13-15页 |
·重力式下水 | 第14页 |
·漂浮式下水 | 第14页 |
·机械式下水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论文各章内容概要 | 第15-17页 |
2 驳船性能计算与安全性能指标 | 第17-21页 |
·驳船性能计算理论 | 第17-21页 |
·坐标系定义 | 第17-18页 |
·驳船重量重心计算 | 第18页 |
·驳船浮态和稳性计算 | 第18-20页 |
·驳船剪力和弯矩计算 | 第20-21页 |
·配载系统安全性能指标 | 第21页 |
·稳性指标 | 第21页 |
·浮态指标 | 第21页 |
·强度指标 | 第21页 |
3 配载算法研究 | 第21-48页 |
·K系数方程组法 | 第23-32页 |
·调载的力学简化 | 第24-26页 |
·K系数方程组法计算步骤 | 第26-31页 |
·算法验证 | 第31-32页 |
·基于载荷曲线的配载强度控制算法 | 第32-41页 |
·载荷曲线控制 | 第32-36页 |
·配载算法模型 | 第36-37页 |
·算法验证 | 第37-41页 |
·基于内点法的配载优化算法 | 第41-48页 |
·配载线性规划模型 | 第41-43页 |
·内点法 | 第43-45页 |
·算法验证 | 第45-48页 |
4 预配载仿真模型 | 第48-56页 |
·预配载数学模型 | 第48-50页 |
·潮位曲线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吃水数学模型 | 第49页 |
·进入长度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滑道高差数学模型 | 第50页 |
·作业可行性预报 | 第50-54页 |
·预配载仿真实现 | 第54-56页 |
·正常预配作业仿真 | 第55页 |
·暂停预配作业仿真 | 第55页 |
·连续方案预配作业仿真 | 第55-56页 |
5 下水作业配载模型 | 第56-62页 |
·下水作业配载潮位预测 | 第56-59页 |
·小范围等误差修正潮高预报法 | 第56-59页 |
·传感数据滑动平均法 | 第59-60页 |
·滑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 | 第59-60页 |
·滑动平均法的数据处理 | 第60页 |
·下水作业配载数学模型 | 第60-62页 |
6 配载软件实现 | 第62-73页 |
·软件开发方法 | 第62-63页 |
·配载软件需求分析 | 第63-64页 |
·用户需求 | 第63页 |
·系统需求 | 第63-64页 |
·配载软件设计 | 第64-73页 |
·工程管理子系统 | 第65-66页 |
·信息查询显示子系统 | 第66-68页 |
·预配仿真子系统 | 第68-70页 |
·下水操作子系统 | 第70-73页 |
7 配载实例 | 第73-79页 |
·9000t矩形载荷分布产品配载计算 | 第73-75页 |
·92500 DWT散货船配载计算 | 第75-76页 |
·SUPER M2自升式海洋平台配载计算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