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侦查适度公开原则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侦查适度公开原则的基础理论 | 第14-23页 |
(一) 侦查适度公开原则内涵 | 第14-18页 |
1.侦查和侦查构造 | 第14-16页 |
2.侦查适度公开的主体 | 第16页 |
3.适度公开 | 第16-18页 |
(二) 侦查适度公开原则的程序价值 | 第18-23页 |
1.侦查适度公开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司法意义 | 第18-20页 |
2.侦查适度公开原则体现了程序主体性价值 | 第20-21页 |
3.侦查适度公开原则体现程序正义价值 | 第21-23页 |
二、国际有关侦查适度公开原则的立法例及评析 | 第23-27页 |
(一) 联合国相关立法及评析 | 第23-24页 |
1.联合国关于侦查公开的立法例 | 第23页 |
2.对于上述立法例的评析 | 第23-24页 |
(二) 英国相关立法及评析 | 第24-25页 |
1.英国对侦查适度公开原则的立法规定 | 第24页 |
2.对在英国适用的侦查适度公开规定的评析 | 第24-25页 |
(三) 日本相关立法及评析 | 第25-27页 |
1.日本关于侦查适度公开的立法规定 | 第25-26页 |
2.上述立法例的评论 | 第26-27页 |
三、我国侦查适度公开原则的立法及问题 | 第27-31页 |
(一) 我国侦查适度公开的立法 | 第27-28页 |
1.讯问 | 第27页 |
2.搜查、扣押和鉴定 | 第27-28页 |
3.刑事拘留、逮捕 | 第28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1.立法不够完善 | 第29-30页 |
2.既有法律执行不力 | 第30-31页 |
四、侦查适度公开原则与保守秘密原则的关系之思辨 | 第31-37页 |
(一) 保守秘密原则之反思 | 第31-32页 |
1.保守秘密原则内涵 | 第31页 |
2.保守秘密原则存在的原因 | 第31-32页 |
(二) 侦查适度公开原则之确立 | 第32-37页 |
1.保守秘密原则——"安全与刑事侦查权" | 第33-34页 |
2.适度公开原则——自由与公民权利 | 第34-35页 |
3.结论——由传统的秘密侦查转向侦查适度公开 | 第35-37页 |
五、侦查适度公开原则的构建 | 第37-45页 |
(一) 向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做适度公开 | 第37-39页 |
1.侦查活动首要便是向犯罪嫌疑人做必要的公开 | 第37-38页 |
2.侦查活动对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适度公开 | 第38-39页 |
(二) 向律师做适度公开 | 第39-40页 |
1.律师在侦查行为中所起作用 | 第39页 |
2.律师在侦查活动中应当被赋予的权利 | 第39-40页 |
(三) 向公众做适度公开 | 第40-45页 |
1.媒体与公众知情权 | 第40-41页 |
2.侦查适度公开原则下公众知情权 | 第41-42页 |
3.我国目前媒体报道的现状 | 第42-43页 |
4.对媒体报道的控制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况和联系方式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