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续流电阻的电力电子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方案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 第11页 |
| ·牵引供电系统 | 第11页 |
| ·电分相 | 第1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真空负荷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方案 | 第14-29页 |
| ·地面开关式自动过分相方案 | 第14-15页 |
| ·真空负荷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方案原理 | 第14页 |
| ·真空负荷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方案的缺点 | 第14-15页 |
| ·真空负荷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方案过程分析 | 第15-25页 |
| ·机车自动过电分相过电压理论分析 | 第15-19页 |
| ·截流过电压 | 第19-22页 |
| ·合闸过电压 | 第22-25页 |
| ·新型地面自动过分相方案 | 第25-28页 |
| ·新型方案原理 | 第26-27页 |
| ·新型方案对机车自动过分相过电压抑制机理 | 第27-28页 |
| ·新型方案优缺点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新型开关地面自动过分相暂态过程分析与计算 | 第29-54页 |
| ·新型方案下电力机车自动过电分相运行过程分析 | 第29-30页 |
| ·新型方案下电力机车过电分相暂态过程分析 | 第30-41页 |
| ·GTO1合闸时暂态过程分析 | 第30-35页 |
| ·GTO1断开时暂态过程分析 | 第35-39页 |
| ·GTO2闭合时暂态过程分析 | 第39-41页 |
| ·牵引供电系统电气参数计算 | 第41-47页 |
| ·牵引变压器 | 第41-42页 |
| ·牵引网供电臂、中性段等值参数 | 第42-44页 |
| ·CRH5型动车等值参数 | 第44-47页 |
| ·续流电阻R值计算 | 第47-50页 |
| ·根据机车不失压通过中性段计算 | 第47-49页 |
| ·以GTO的续流电流计算 | 第49页 |
| ·根据机车在中性段运行时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计算 | 第49-50页 |
| ·可关断晶闸管开关设计 | 第50-53页 |
| ·电力电子开关的选择 | 第50-51页 |
| ·可关断晶闸管串联个数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电力机车过电分相暂态过程数值计算 | 第54-64页 |
| ·无续流电阻时中性段过电压计算 | 第54-56页 |
| ·无续流电阻时中性段感应电压计算 | 第54页 |
| ·无续流电阻时开关开闸中性段过电压计算 | 第54-55页 |
| ·无续流电阻时开关合闸中性段过电压计算 | 第55-56页 |
| ·串接续流电阻时中性段过电压计算 | 第56-63页 |
| ·串接续流电阻时中性段感应电压计算 | 第56-57页 |
| ·串接续流电阻GTO1合闸时中性段过电压计算 | 第57-59页 |
| ·串接续流电阻GTO1开闸时中性段过电压计算 | 第59-61页 |
| ·串接续流电阻GTO2合闸时中性段过电压计算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电力机车过电分相暂态过程仿真 | 第64-85页 |
| ·电力机车过电分相过程建模 | 第64-69页 |
| ·CRH_5型动车组建模 | 第64-65页 |
| ·机车过分相系统建模 | 第65-69页 |
| ·机车过分相系统仿真分析 | 第69-78页 |
| ·无续流电阻时机车过分相系统仿真分析 | 第69-71页 |
| ·串接续流电阻时机车过分相系统仿真分析 | 第71-78页 |
| ·新型方案过分相仿真 | 第78-84页 |
| ·新型方案下GTO工作情况仿真 | 第78-80页 |
| ·新型过分相方案仿真验证 | 第80-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结论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