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固定畦隔畦灌溉中畦宽、灌水量及土质与侧渗土壤水分运动的关系 | 第15-16页 |
·隔畦灌溉侧渗土壤水分利用 | 第16-17页 |
·隔畦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7-21页 |
·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调控分析 | 第17-18页 |
·土壤含水量对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8-19页 |
·土壤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9-20页 |
·隔畦灌溉对产量的表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灌溉对品质方面的影响 | 第21-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29页 |
·试验设计与供试材料 | 第23-26页 |
·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6页 |
·取样方法 | 第26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6-28页 |
·土壤水分测定 | 第26页 |
·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测定 | 第26-27页 |
·旗叶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7页 |
·叶片水势的测定 | 第27页 |
·冬小麦农田蒸散量的计算 | 第27页 |
·水分利用率及利用效率 | 第27-28页 |
·群体层次的水分利用效率 | 第27页 |
·降水利用效率(PUE) | 第27-28页 |
·灌溉水生产效率(IUE) | 第28页 |
·制粉 | 第28页 |
·植株全氮含量测定 | 第28页 |
·籽粒和面粉蛋白质的测定 | 第28页 |
·籽粒蛋白质组分测定 | 第28-29页 |
·籽粒品质测定 | 第28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5页 |
·隔畦灌溉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9-34页 |
·隔畦灌溉对泰安济麦20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9页 |
·隔畦灌溉对龙口济麦20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9-30页 |
·隔畦灌溉对泰安济麦20 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0-31页 |
·隔畦灌溉对植株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隔畦灌溉对冬小麦旗叶水势的影响 | 第32-33页 |
·隔畦灌溉对籽粒含水量的影响 | 第33页 |
·隔畦灌溉对籽粒干重的影响 | 第33-34页 |
·隔畦灌溉对小麦籽粒品质方面的影响 | 第34-43页 |
·隔畦灌溉对泰安济麦20 籽粒蛋白质变化动态的影响 | 第34-35页 |
·隔畦灌溉对成熟期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隔畦灌溉对泰安济麦20 成熟期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隔畦灌溉对龙口济麦20 成熟期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隔畦灌溉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隔畦灌溉对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 第37-41页 |
·隔畦灌溉对泰安济麦20 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 第39-40页 |
·隔畦灌溉对龙口济麦20 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 第40-41页 |
·隔畦灌溉对面团品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隔畦灌溉对泰安济麦 20 面团品质的影响 | 第41页 |
·隔畦灌溉对龙口济麦20 面团品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隔畦灌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隔畦灌溉对泰安济麦20 面包品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隔畦灌溉对龙口济麦20 面包品质的影响 | 第43页 |
·隔畦灌溉的土壤水分利用 | 第43-55页 |
·隔畦灌溉侧渗土壤水分运移 | 第43-47页 |
·生育期内耗水状况 | 第47-48页 |
·泰安济麦20 不同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的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和日耗水量的影响 | 第48-51页 |
·小麦生育后期不同水分处理的0-200 cm 的硝态氮量的变化 | 第51-55页 |
4 讨论和结论 | 第55-62页 |
·隔畦灌溉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隔畦灌溉对各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6-57页 |
·隔畦灌溉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 第57-59页 |
·隔畦灌溉对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 | 第59-62页 |
·隔畦灌溉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隔畦灌溉对土壤硝态氮淋溶的调控效应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