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1 导论 | 第16-38页 |
| ·选题由来 | 第16-17页 |
|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17-2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7-21页 |
| ·现实意义 | 第21-22页 |
|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22-31页 |
| ·文化品牌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22-24页 |
| ·少林文化品牌研究现状 | 第24-31页 |
|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方法和结构 | 第31-34页 |
| ·总体思路和方法 | 第31-32页 |
| ·文章结构 | 第32-34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34-38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34-36页 |
| ·不足之处 | 第36-38页 |
| 2 本文相关基本问题说明 | 第38-52页 |
| ·商业品牌 | 第38-46页 |
| ·商业品牌概念解析 | 第38-41页 |
| ·商业品牌的三个层面 | 第41-46页 |
| ·为何以商业品牌作参照 | 第46-52页 |
| ·商业品牌达成“品牌化”的标准 | 第46-50页 |
| ·社会品牌达成“品牌化”的标准 | 第50-51页 |
| ·把商业品牌理论引入案例分析 | 第51-52页 |
| 3 从少林文化到少林文化产业品牌 | 第52-97页 |
| ·少林寺 | 第52-58页 |
| ·少林寺简介 | 第52-55页 |
| ·少林寺的历史品格 | 第55-58页 |
| ·少林文化 | 第58-72页 |
| ·少林文化的内涵 | 第58-68页 |
| ·少林文化的特点 | 第68-70页 |
| ·少林文化的当代功能价值 | 第70-72页 |
| ·少林文化成为文化意义上的品牌 | 第72-77页 |
| ·“少林热”的形成 | 第72-73页 |
| ·少林景区 | 第73-77页 |
| ·放任时代的少林文化品牌 | 第77-83页 |
| ·少林寺争取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 | 第83-91页 |
| ·少林寺为名誉而战 | 第83-85页 |
| ·少林文化品牌法律主体争议 | 第85-87页 |
| ·少林文化品牌保护中的其他难题 | 第87-89页 |
| ·少林寺注册商标 | 第89-91页 |
| ·少林寺要求合理受益权 | 第91-94页 |
| ·基于消费者角度的少林文化品牌价值 | 第94-97页 |
| 4 少林文化品牌的发展 | 第97-163页 |
| ·少林文化的保护 | 第97-108页 |
|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97-98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98-108页 |
| ·少林文化品牌定位 | 第108-113页 |
| ·定位理论的发展 | 第108-110页 |
| ·少林文化的品牌定位 | 第110-113页 |
| ·少林文化品牌延伸 | 第113-125页 |
| ·理解品牌延伸 | 第113-116页 |
| ·少林文化的品牌延伸 | 第116-124页 |
| ·少林文化品牌的延伸边界 | 第124-125页 |
| ·少林文化品牌传播 | 第125-153页 |
| ·少林文化品牌的佛教生态环境 | 第126-128页 |
| ·少林文化品牌的利益相关者 | 第128-141页 |
| ·少林寺的品牌传播 | 第141-151页 |
| ·小结 | 第151-153页 |
| ·少林文化品牌国际化 | 第153-163页 |
| ·少林武术和少林寺传说在国外的传播 | 第154-155页 |
| ·少林寺的国际化传播方式 | 第155-159页 |
|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根在国内 | 第159-163页 |
| 5 少林文化品牌化实效 | 第163-175页 |
| ·少林文化品牌化实效及其表现 | 第163-168页 |
| ·品牌权利主体之争尘埃落定 | 第164-165页 |
| ·文化传播插上了产业翅膀 | 第165-166页 |
| ·从源头上控制文化传播 | 第166-167页 |
| ·少林景区环境改善 | 第167-168页 |
| ·遗产保护与研究形成合力 | 第168页 |
| ·制约少林文化品牌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 第168-175页 |
| ·传统佛教的认同方式与神圣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 第168-170页 |
| ·文化与商业之间的矛盾价值观 | 第170页 |
| ·少林寺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第170-171页 |
| ·品牌传播 | 第171-175页 |
| 6 少林文化品牌化案例的启示 | 第175-223页 |
| ·少林文化所属的文化类别 | 第175-180页 |
| ·传统文化的内涵 | 第175-177页 |
| ·传承型传统文化的分类 | 第177-178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界定 | 第178-180页 |
| ·少林文化品牌化案例的参考价值 | 第180-184页 |
| ·个案的信度与效度 | 第180页 |
| ·少林文化品牌化案例的外部效度分析 | 第180-184页 |
| ·少林文化品牌化经验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的启示 | 第184-204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分类 | 第184-185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难题 | 第185-193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难题与品牌视角 | 第193-195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难题与少林寺模式 | 第195-204页 |
| ·少林文化品牌化经验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化的启示 | 第204-223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的特征 | 第206-208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的创立路径 | 第208-209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的监管 | 第209-216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定位 | 第216-218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延伸 | 第218-219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传播 | 第219-221页 |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品牌文化 | 第221-223页 |
| 结论 | 第223-229页 |
| 附录: 少林寺历史大事纪 | 第229-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4-240页 |
| 致谢 | 第240-24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