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城际铁路“公交化”的概念及特征 | 第12-13页 |
·城际铁路实行“公交化”运营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城际公交列车与城市公交的对比 | 第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城际铁路运输模式分析 | 第19-24页 |
·城际铁路发展的条件 | 第19-20页 |
·城际铁路发展的社会条件 | 第19页 |
·城际铁路发展的经济条件 | 第19-20页 |
·城际铁路发展的模式 | 第20-23页 |
·跨经济区的客运专线模式 | 第21-22页 |
·发达经济区内按公交化开行的模式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城际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的基本条件 | 第24-31页 |
·客流条件 | 第24-25页 |
·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 | 第24页 |
·城际铁路客流的特点 | 第24-25页 |
·硬件设施条件 | 第25-29页 |
·城际列车“公交化”的动车组选型 | 第25-28页 |
·城际列车“公交化”的售票系统 | 第28页 |
·城际列车“公交化”的车站要求 | 第28-29页 |
·服务体系条件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开行方案的研究 | 第31-48页 |
·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 | 第31-39页 |
·客流量及客流性质 | 第31-32页 |
·列车交路及车底运用 | 第32-36页 |
·合理的开车范围 | 第36-37页 |
·旅客的旅行时间消耗 | 第37-38页 |
·列车定员 | 第38页 |
·车站能力及区间通过能力 | 第38-39页 |
·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开行方案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开行方案的形成过程 | 第40-41页 |
·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开行方案模型的建立 | 第41-46页 |
·模型建立的基础 | 第41-4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4-46页 |
·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开行方案的评价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成绵峨城际旅客列车“公交化”运营案例 | 第48-64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 | 第48-49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客流特点分析 | 第49-51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实行“公交化”运营的必要性 | 第51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公交化”开行方案的确定 | 第51-63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开行列车的种类 | 第51-55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的确定 | 第55-58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车辆定员和列车编组 | 第58-59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公交化”开行的交路设计 | 第59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公交化”开行方案 | 第59-62页 |
·成绵峨城际铁路“公交化”开行方案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附件1 | 第73-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