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交流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伺服系统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完成的工作 | 第14-16页 |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理论 | 第16-30页 |
|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数学模型 | 第16-20页 |
|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结构 | 第16-17页 |
|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d-q坐标系模型 | 第17-20页 |
|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控制 | 第20-29页 |
| ·矢量控制原理 | 第21-23页 |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及数字化实现 | 第23-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30-41页 |
| ·电流环设计 | 第30-31页 |
| ·速度环设计 | 第31-34页 |
| ·带电流环永磁同步电机模型 | 第32页 |
| ·二自由度PID控制器设计 | 第32-34页 |
| ·位置环设计 | 第34-35页 |
| ·数字化PID控制器设计 | 第35-40页 |
| ·带积分校正PI控制器的数字化实现 | 第35-36页 |
| ·二自由度PID控制器的数字化实现 | 第36-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伺服系统硬件设计 | 第41-53页 |
| ·伺服系统总体结构 | 第41-42页 |
| ·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第42-44页 |
| ·TMS320F2812系统资源分配 | 第42-43页 |
| ·TMS320F2812最小系统构成 | 第43-44页 |
| ·主电路与功率驱动模块硬件设计 | 第44-48页 |
| ·主回路的设计 | 第44-47页 |
| ·功率驱动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 ·采集电路设计 | 第48-50页 |
| ·接口电路设计 | 第50-52页 |
| ·光电编码器信号调理 | 第50-51页 |
| ·通信接口设计 | 第51页 |
| ·隔离、故障信号及开关量控制信号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伺服系统软件设计 | 第53-64页 |
| ·伺服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 第53-55页 |
| ·主程序 | 第55-56页 |
| ·中断服务程序 | 第56-60页 |
| ·定时器下溢中断 | 第56-60页 |
| ·SVPWM生成 | 第57-58页 |
| ·2-DOF PID程序 | 第58页 |
| ·QEP角度、转速计算 | 第58-60页 |
| ·捕获中断 | 第60页 |
| ·外部故障中断 | 第60页 |
| ·功能模块软件设计 | 第60-63页 |
| ·转子初始位置确定 | 第60-63页 |
| ·软件保护设计 | 第63页 |
| ·SCI通信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仿真及实验结果 | 第64-72页 |
| ·仿真效果分析 | 第64-67页 |
| ·实验结果 | 第67-72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录 | 第78-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