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标及其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灾难恢复的特点 | 第19页 |
·灾难恢复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业务连续性概述 | 第21-26页 |
·RTO 和RPO | 第21-23页 |
·灾难备份系统等级标准 | 第23-25页 |
·灾难备份恢复国家标准 | 第23-24页 |
·金融行业灾备标准 | 第24-25页 |
·外汇交易中心灾备建设的业务连续性策略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灾备系统建设需求与风险分析方法 | 第26-34页 |
·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需求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风险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信息系统风险分析的要素构成 | 第29-30页 |
·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 第30-31页 |
·业务影响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外汇交易中心灾备建设的需求、风险分析及业务影响分析过程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灾难备份中心建设 | 第34-44页 |
·灾难恢复策略的内容和制定原则 | 第34-35页 |
·成本效益模型 | 第35-37页 |
·灾难备份中心的选择和建设 | 第37-40页 |
·选址原则 | 第37-38页 |
·同城和异地 | 第38-39页 |
·两地三中心灾备方式设计 | 第39-40页 |
·灾备中心建设模式 | 第40-43页 |
·灾难恢复系统建设模式 | 第40-41页 |
·不同建设模式的比较 | 第41-43页 |
·外汇交易中心的灾备中心建设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灾难备份复制技术 | 第44-57页 |
·灾难备份复制技术 | 第44-48页 |
·基于磁带的备份技术 | 第44-45页 |
·基于应用软件的数据灾容备份 | 第45-46页 |
·远程数据库复制 | 第46页 |
·几种技术方案的比较 | 第46-48页 |
·数据备份新技术研究 | 第48-55页 |
·基于主机逻辑磁盘卷的远程数据复制方案 | 第48-49页 |
·基于智能存储系统的PPRC 远程数据复制技术的设计 | 第49-54页 |
·基于SAN 装置的数据复制技术设计 | 第54-55页 |
·数据备份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 第55页 |
·数据复制技术在外汇交易中心灾备建设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灾备技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应用与实现 | 第57-93页 |
·项目背景 | 第57页 |
·项目需求 | 第57-58页 |
·灾备策略的实现 | 第58-77页 |
·数据中心信息概况 | 第58-59页 |
·主要风险及应对建议——上海浦东生产中心 | 第59-60页 |
·业务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灾难恢复策略 | 第61-71页 |
·灾难恢复策略的定义 | 第62-63页 |
·灾难恢复的资源需求——技术相关部分 | 第63-64页 |
·恢复优先级及灾难恢复能力建议等级 | 第64-65页 |
·系统间依赖关系 | 第65-67页 |
·灾难恢复的资源需求 | 第67-71页 |
·外汇系统灾备架构设计 | 第71-73页 |
·本币系统架构设计 | 第73-74页 |
·两地三中心的网络设计 | 第74-77页 |
·储存网络及数据中心互联 | 第74-76页 |
·灾备切换方案——前端请求路由的实现方式 | 第76-77页 |
·灾备数据复制策略 | 第77-83页 |
·数据复制策略 | 第77页 |
·数据复制方案设计 | 第77-83页 |
·企业级存储整合的方案 | 第78页 |
·操作系统级复制的方案 | 第78-79页 |
·数据库+低端存储的方案 | 第79-80页 |
·存储虚拟化的方案 | 第80-81页 |
·数据实时复制技术比较 | 第81-83页 |
·性能、方案测试验证及结论 | 第83-92页 |
·存储级设备读写能力计算 | 第84-86页 |
·外汇交易中心灾备方案测试验证 | 第86-92页 |
·测试案例1—数据复制对正常IO 的性能影响 | 第88-89页 |
·测试案例2—生产中心A 非计划停机测试 | 第89-90页 |
·测试案例3—生产中心恢复后,从同城灾备中心切换回生产中心 | 第90页 |
·测试案例4—生产中心A 和同城灾备中心B 同时非计划停机测试 | 第90-91页 |
·测试案例5—同城连接链路的不稳定性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测试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3-95页 |
·本文工作回顾 | 第93页 |
·成果及意义 | 第93-94页 |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附录1 符号与标记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