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微孢子虫的起源与进化 | 第14-15页 |
·微孢子虫的分类 | 第15-17页 |
·微孢子虫生物学研究 | 第17-20页 |
·蜜蜂及熊蜂微孢子虫研究概况 | 第20-25页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5-27页 |
·熊蜂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 第25页 |
·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种类鉴定 | 第25页 |
·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PCR-RFLP分析 | 第25-26页 |
·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SSUrRNA全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熊蜂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 第27-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7页 |
·熊蜂样本采集及种类鉴定 | 第27页 |
·熊蜂样品处理和微孢子虫DNA提取 | 第27-28页 |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 第28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微孢子虫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 | 第29页 |
·不同种熊蜂微孢子虫感染情况 | 第29-32页 |
·同一地区不同种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 | 第32页 |
·不同地区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种类鉴定 | 第34-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34页 |
·微孢子虫来源及DNA提取 | 第34页 |
·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部分序列扩增 | 第34页 |
·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部分序列克隆及测序 | 第34-35页 |
·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 第35页 |
·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微孢子虫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 | 第35页 |
·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序结果 | 第35-36页 |
·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种类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PCR-RFLP分析 | 第38-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38页 |
·三种微孢子虫DNA获取 | 第38页 |
·三种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部分片段AfaⅠ酶切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熊蜂来源的微孢子虫检验及种类鉴定 | 第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微孢子虫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 | 第39-40页 |
·三种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部分序列酶切结果 | 第40-41页 |
·不同熊蜂来源的微孢子虫检验及种类鉴定结果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SSUrRNA全序列分析 | 第43-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43页 |
·微孢子虫来源 | 第43页 |
·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全长序列扩增 | 第43页 |
·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全长序列克隆及测序 | 第43页 |
·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SSUrRNA二级结构构建 | 第44页 |
·结果分析 | 第44-53页 |
·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全长PCR扩增结果 | 第44页 |
·不同微孢子虫的SSUrRNA序列 | 第44-46页 |
·基于SSU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及二级结构分析 | 第46-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