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城镇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羌族擂鼓镇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插图或附表清单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6页 |
·课题背景 | 第13-18页 |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少数民族城镇应受重视 | 第13页 |
·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少数民族城镇受到重创 | 第13-14页 |
·羌族城镇在汶川地震中破坏严重 | 第14-17页 |
·擂鼓镇及羌寨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目的、方法和预期的结果 | 第18-23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预期的结果 | 第22-23页 |
·以往的研究(如表1.3所示) | 第23-24页 |
·课题的创新性 | 第24页 |
·研究范围相关概念阐述 | 第24-26页 |
2 羌寨与羌族建筑 | 第26-35页 |
·羌寨的空间特点 | 第26-31页 |
·历史沿革 | 第26页 |
·羌寨城镇选址 | 第26-27页 |
·羌寨聚落特点 | 第27-29页 |
·羌寨特色 | 第29-31页 |
·羌族建筑 | 第31-33页 |
·羌族建筑分类 | 第31-32页 |
·羌族建筑特点 | 第32-33页 |
·羌寨公共空间特点 | 第33-35页 |
·以道路和过街楼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特点 | 第33-34页 |
·以碉楼、官寨、寺庙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特点 | 第34页 |
·以水渠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特点 | 第34-35页 |
3 以道路和过街楼为中心的公共空间设计 | 第35-49页 |
·羌族街道与过街楼的历史演变和作用 | 第35-36页 |
·羌族街道与过街楼的空间特点 | 第36-41页 |
·多义性的空间功能 | 第36-39页 |
·空间结构的尺度问题 | 第39-40页 |
·丰富的景观序列 | 第40-41页 |
·街道与过街楼在设计中的运用 | 第41-49页 |
·街道功能定位 | 第41-44页 |
·街道空间的构成 | 第44-47页 |
·广场和庭院 | 第47-49页 |
4 以碉楼、官寨、寺庙为中心的公共空间设计 | 第49-69页 |
·碉楼 | 第49-55页 |
·历史演变及分类 | 第49-51页 |
·空间特点 | 第51-55页 |
·官寨和寺庙 | 第55-57页 |
·历史演变 | 第55页 |
·空间特点 | 第55-57页 |
·公共空间整体视角下的公共建筑的空间 | 第57-58页 |
·擂鼓镇中心区公共建筑设计 | 第58-69页 |
·擂鼓镇中心地段建筑风格及一种"现代羌城"的模式 | 第58-61页 |
·重点建筑的设计(如图4.4所示) | 第61-64页 |
·建筑空间设计的原则 | 第64-66页 |
·建筑设计的理念 | 第66-69页 |
5 以水渠为中心的公共空间设计 | 第69-77页 |
·羌寨水渠的历史演变和作用 | 第69页 |
·羌寨中水渠的空间特点(如表5.1、5.2所示) | 第69-73页 |
·现代水空间设计 | 第73-77页 |
·水的特性 | 第73-74页 |
·水的设计手法 | 第74-77页 |
6 羌族擂鼓镇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总述 | 第77-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