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2-13页 |
·论文所依托的项目 | 第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低渗透岩性油气藏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鄂尔多斯盆地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研究范围及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范围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技术路线及研究重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重点 | 第17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4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8-19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19-20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0-24页 |
第3章 沉积相标志、类型及时空演化研究 | 第24-65页 |
·沉积相标志研究 | 第24-36页 |
·岩性标志 | 第24页 |
·沉积构造标志 | 第24-29页 |
·古生物化石 | 第29页 |
·粒度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测井相分析 | 第31-34页 |
·剖面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研究 | 第36-45页 |
·沉积相类型划分 | 第36页 |
·沉积相特征 | 第36-45页 |
·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36-42页 |
·前三角洲亚相 | 第42页 |
·滨浅湖亚相 | 第42-45页 |
·震积岩特征研究 | 第45-53页 |
·研究区长4+5 震积岩特征 | 第45-49页 |
·震积岩沉积序列 | 第49-52页 |
·成因分析 | 第52-53页 |
·岩相古地理演化 | 第53-62页 |
·沉积相垂向演化特征 | 第53-55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55-62页 |
·长4+52沉积期 | 第55-57页 |
·长4+5沉积期 | 第57-58页 |
·长4+51沉积期 | 第58-59页 |
·长4+51沉积期 | 第59-62页 |
·沉积模式 | 第62-65页 |
第4章 长4+5 沉积期湖盆水体性质研究 | 第65-74页 |
·长4+5 沉积期湖盆水体古盐度确定 | 第65-68页 |
·长4+5 沉积期湖盆氧化-还原条件 | 第68-70页 |
·长4+5 沉积期湖盆水体深度 | 第70-71页 |
·长4+5 沉积期古气候条件 | 第71-74页 |
第5章 储集层特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第74-90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74-75页 |
·颗粒特征及岩石类型 | 第74-75页 |
·填隙物组分特征 | 第75页 |
·储集砂岩结构特征 | 第75页 |
·储集砂岩孔隙类型及特征 | 第75-80页 |
·储集层物性特征 | 第80-82页 |
·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 第82-85页 |
·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 第85-90页 |
·破坏性成岩作用 | 第85-88页 |
·建设性成岩作用 | 第88-90页 |
第6章 白豹-华池与姬塬-胡尖山长4+5 储集砂体差异性研究 | 第90-100页 |
·储集砂岩类型特征的差异性 | 第90-91页 |
·储集砂岩中重矿物组合的差异性 | 第91-93页 |
·储集砂岩中石英阴极发光的差异性 | 第93-94页 |
·储集砂体展布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格局的差异性 | 第94页 |
·储集砂岩垂向相序变化的差异性 | 第94-96页 |
·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沉积微相的差异性 | 第96-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7-108页 |
附图 | 第108-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