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地理环境差异下求同的建设方式 | 第10-11页 |
·全球化对形成中国风景园林特色设计的冲击 | 第11-12页 |
·中国市场化影响下的快速设计与“名”、“利”追逐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2 地域性与城市景观设计的相关概述 | 第20-40页 |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地域 | 第20页 |
·景观 | 第20页 |
·地域景观 | 第20-21页 |
·城市景观设计 | 第21页 |
·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 | 第21-23页 |
·场所精神 | 第23-24页 |
·符号学理论 | 第24页 |
·文脉延续理论 | 第24-25页 |
·地域性特征的构成要素概述 | 第25-40页 |
·地域性的自然特征构成要素 | 第25-32页 |
·地域性的人文特征构成要素 | 第32-40页 |
3 城市景观设计与地域性表达 | 第40-56页 |
·城市景观设计的分类及特征 | 第40-43页 |
·城市景观设计的分类 | 第40-41页 |
·城市景观设计的特征 | 第41-43页 |
·城市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 第43-44页 |
·生态原则 | 第43页 |
·系统原则 | 第43页 |
·地域原则 | 第43-44页 |
·时代原则 | 第44页 |
·视域原则 | 第44页 |
·地域性城市景观的设计策略 | 第44-45页 |
·遵从地域自然环境 | 第44页 |
·尊重地域历史文化 | 第44-45页 |
·尊重地域民俗习惯 | 第45页 |
·尊重地区人民情感 | 第45页 |
·地域性城市景观的设计表现手法 | 第45-49页 |
·再现与抽象表达 | 第46-47页 |
·对比与融合技巧 | 第47页 |
·隐喻与象征手段 | 第47-49页 |
·生态与数字化运用 | 第49页 |
·地域性城市景观的应用材料 | 第49-53页 |
·传统性的应用材料 | 第49-50页 |
·现代化的应用材料 | 第50-52页 |
·地方性材料 | 第52-53页 |
·地域性城市景观的应用技术 | 第53-56页 |
·传统应用技术 | 第53-54页 |
·现代化新技术 | 第54-56页 |
4 国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性表达案例分析 | 第56-72页 |
·与地形地貌因素有关的案例 | 第56-59页 |
·乔治·哈格里夫斯与拜斯比公园 | 第56-58页 |
·马里奥·谢赫楠与泰佐佐莫克公园 | 第58-59页 |
·与气候因素有关的案例 | 第59-65页 |
·托马斯·丘奇与加州花园 | 第59-61页 |
·路易斯·巴拉甘的设计作品 | 第61-65页 |
·与植物因素有关的案例 | 第65-67页 |
·布雷·马克斯的设计作品 | 第65-67页 |
·与人文因素有关的案例 | 第67-72页 |
·彼得·拉茨与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 第67-70页 |
·佐佐木叶二与白雨馆 | 第70-72页 |
5 结语 | 第72-76页 |
·地域性景观设计是表现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的有效手段 | 第72页 |
·地域性城市景观设计需要重视地域性的表达手法 | 第72-73页 |
·结合地域特征中各个要素特色是展现地域性设计魅力的精髓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