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 ·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 第12-16页 |
| ·国外城市森林的研究历程 | 第16-17页 |
| ·国内城市森林的研究历程 | 第17-18页 |
| ·我国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 ·自然概况 | 第20-21页 |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 ·气候特征 | 第20-21页 |
| ·土壤特征 | 第21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数据资料的调查和收集 | 第22-23页 |
|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 | 第23页 |
|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调控技术的研究 | 第23-24页 |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26页 |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 第25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 第25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26页 |
|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26页 |
| 第五章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需指标的分析 | 第26-44页 |
|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指标分析 | 第26-36页 |
|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0-33页 |
| ·乡土树种比例分析 | 第33-34页 |
| ·森林生长状况分析 | 第34-36页 |
|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分析 | 第36-38页 |
| ·净化环境的价值 | 第36-37页 |
| ·降低噪音的价值 | 第37页 |
| ·涵养水源的价值 | 第37-38页 |
| ·固土保肥的价值 | 第38页 |
|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景观指标分析 | 第38-42页 |
| ·景观游憩吸引度 | 第38-39页 |
| ·景观布局协调性 | 第39-40页 |
| ·绿地观赏效应 | 第40-41页 |
| ·景观多样性 | 第41-42页 |
|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指标分析 | 第42-44页 |
| ·人文价值 | 第42页 |
|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第42-43页 |
| ·人居健康 | 第43-44页 |
| 第六章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44-52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 第44-45页 |
|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45-49页 |
| ·判断矩阵的建立 | 第45-47页 |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7-48页 |
|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8-49页 |
| ·健康综合评价指标值的计算 | 第49-50页 |
|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 ·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 | 第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第七章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调控技术的研究 | 第52-57页 |
| ·从数量上进行调控 | 第52-53页 |
| ·合理地提高厦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 | 第52页 |
|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乔、灌、草复合群落结构 | 第52-53页 |
| ·从质量上进行调控 | 第53-55页 |
| ·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改造 | 第53页 |
| ·优化景观生态格局 | 第53-55页 |
| ·从管理上进行调控 | 第55-57页 |
|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城市森林公众参与制度 | 第55页 |
| ·应用高新技术,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 | 第55页 |
| ·生态优先,科学进行规划 | 第55-56页 |
| ·加强人才的培养,重视城市森林培育的科学研究 | 第56页 |
| ·将城市森林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机构管理体制 | 第56-57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7-60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