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悬索桥的发展 | 第7-13页 |
·悬索桥的构造及优点 | 第7-8页 |
·悬索桥发展历程 | 第8-12页 |
·悬索桥的展望 | 第12-13页 |
·论文的工程背景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悬索桥结构分析理论 | 第15-32页 |
·悬索桥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 | 第15-24页 |
·弹性理论 | 第15-17页 |
·挠度理论 | 第17-19页 |
·有限位移理论及非线性理论 | 第19-24页 |
·悬索桥结构的解析法计算原理 | 第24-31页 |
·构件质量守恒和无应力尺寸不变的原理 | 第24-25页 |
·基本平衡微分方程 | 第25-26页 |
·抛物线法计算成桥线形和无应力长度 | 第26-27页 |
·悬链线法计算成桥线形和无应力长度 | 第27-30页 |
·主缆在主索鞍处索长修正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锚跨索股张力计算方法研究 | 第32-43页 |
·概述 | 第32页 |
·悬索桥锚锭构造和散索鞍处索股的特点 | 第32-34页 |
·锚锭构造特点 | 第32-34页 |
·散索鞍处索股特点 | 第34页 |
·锚跨索股张力分析 | 第34-42页 |
·基本假定 | 第34-35页 |
·锚跨索股索力合理分布模式 | 第35-36页 |
·索股有关参数的计算 | 第36-39页 |
·索股张力的计算公式推导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准索股标高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7页 |
·跨中控制点的确定 | 第43-44页 |
·基准索股标高的计算 | 第44-49页 |
·基准索股平衡条件的选取 | 第44页 |
·基准索股标高计算分析 | 第44-49页 |
·基准索股标高的影响因素 | 第49-56页 |
·索长变化对跨中垂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跨度变化对跨中垂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主塔预抬高对跨中垂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总体温度变化对跨中垂度的影响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施工控制软件的完善与开发 | 第57-73页 |
·概述 | 第57页 |
·开发工具剖析 | 第57-59页 |
·软件总体设计及编制 | 第59-71页 |
·几何参数赋值部分 | 第60页 |
·成桥和施工阶段的荷载部分 | 第60-61页 |
·分段悬链线理论计算成桥状态线形和内力、空缆线形计算部分 | 第61-67页 |
·锚跨索力的精确计算部分 | 第67-71页 |
·基准索线形误差分析部分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实例 | 第73-93页 |
·依托工程简介 | 第73-77页 |
·有限元方法分析 | 第77-79页 |
·工程应用结果 | 第79-92页 |
·有限元法和程序计算分析 | 第79-88页 |
·实桥测试结果 | 第88-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七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 第93-94页 |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3页 |
·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