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叶绿素缺乏及高氮对大豆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一、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概况第10-12页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研究意义第10页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类型第10-11页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特点第11页
   ·叶色的呈色机理及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发生机制第11-12页
 二、叶绿素缺乏对光合机构的影响第12-15页
   ·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第12-13页
   ·对光合酶的影响第13页
   ·对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影响第13-15页
 三、叶绿素缺乏对光合功能的影响第15-19页
   ·对羧化效率和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15-16页
   ·对光能吸收分配的影响第16-19页
     ·叶绿素缺乏对非光化学淬灭组分分配的影响第17-19页
       ·依赖跨类囊体膜质子梯度的能量耗散第17-18页
       ·依赖状态转换的能量耗散第18页
       ·依赖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的能量耗散第18-19页
     ·叶绿素缺乏对光化学淬灭的影响第19页
 四、叶绿素缺乏对植物激素的影响第19-20页
 五、氮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0页
 六、大豆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第20-22页
 七、总结与展望第22-24页
第二章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第24-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第25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25页
   ·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25页
   ·快速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测定第25-26页
     ·JIP-测定第26页
   ·叶片吸收光能分配的测定第26页
   ·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3个组分的测定第26-27页
   ·蓝绿温和胶凝胶电泳第27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41页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色素含量的比较第27-28页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类囊体膜蛋白含量的比较第28-30页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第30-33页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叶片光相应曲线的比较第30-31页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叶片气孔导度的比较第31-32页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叶片CO2响应曲线的比较第32-33页
   ·不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PSⅡ光化学特性的比较第33-35页
   ·叶绿素荧光淬灭的暗弛豫动力学和非光化学淬灭主要组分检测第35-38页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比较第38-41页
 3. 讨论第41-44页
第三章 高氮对大豆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第44-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第44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44页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第44-45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45页
   ·光能分配的测定第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45-46页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第46-47页
   ·不同浓度氮处理条件下的大豆叶片的羧化效率第47页
   ·不同浓度氮处理条件下的大豆叶片的荧光参数第47-50页
   ·不同浓度氮处理条件下大豆叶片吸收光能分配的差异第50-51页
 3 讨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全文结论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及其杂交后代CLC1基因鉴定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叶绿素缺乏对水稻光系统光化学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