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壮语论文

壮语体貌范畴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体貌范畴的研究综述第10-16页
  一、国外研究动态第10-14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第二节 本研究选题性质、目的、意义、价值与研究理论和方法第16-18页
  一、研究目的、性质第16页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第16-17页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第17-18页
 第三节 壮语语料来源及语言概况第18-25页
  一、语料来源第18页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壮语方言罗波镇梁彭村大梁屯话音系介绍第18-25页
   (一) 声母第18-20页
   (二) 韵母第20-23页
   (三) 声调第23-24页
   (四)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罗波镇梁彭村地理位置简图第24-25页
第二章 完整体第25-71页
 第一节 完整体的界定、分类与动词情状第25-28页
  一、完整体的界定第25-26页
  二、壮语完整体的分类第26页
  三、壮语动词情状及其分类第26-28页
   (一) 活动第27页
   (二) 状态第27页
   (三) 过程终结第27-28页
   (四) 一次性第28页
   (五) 终结点第28页
 第二节 现实完整体第28-56页
  一、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第28-37页
   (一) 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的语法化第29-32页
   (二) 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的现实性第32-33页
   (三) 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的完整性第33-35页
   (四) 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的情态性第35-36页
   (五) 现实完整体_1(?)dai5~(55)(得)完整体与动词情状、论元的关系第36-37页
  二、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第37-43页
   (一)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的现实性第38页
   (二)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的完整性第38-40页
   (三)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的动态性第40页
   (四)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的来源和语法化第40页
   (五)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第40-43页
  三、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第43-49页
   (一)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现实性第43页
   (二)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完整性第43-44页
   (三)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结果性第44-45页
   (四)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方式性第45-46页
   (五)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情态性第46页
   (六)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来源和语法化第46-48页
   (七)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与动词类型及动词论元的关系第48-49页
  四、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第49-54页
   (一)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现实性第49-50页
   (二)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的完整性第50页
   (三)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的动态性第50-51页
   (四)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的来源和语法化第51-52页
   (五)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与动词类型及动词论元的关系第52-54页
  五、四个现实完整体标记的比较第54-56页
 第三节 经历完整体kwa~(35)(过)第56-62页
  一、经历完整体kwa~(35)(过)的动态性第57-58页
  二、经历完整体kwa~(35)(过)的完整性第58-60页
  三、经历完整体kwa~(35)(过)的经历性第60页
  四、经历完整体kwa~(35)(过)与动词类型、动词论元及否定助词的关系第60-62页
 第四节 短时完整体vv(动词重叠)第62-69页
  一、短时完整体vv(动词重叠)的动态性第63-64页
  二、短时完整体vv(动词重叠)的完整性第64-65页
  三、短时完整体vv(动词重叠)的短时性第65-66页
  四、短时完整体中的动词类型、与动词论元及否定助词的关系第66-69页
 第五节 完整体六个标记的共现关系第69-70页
 第六节 小结第70-71页
第三章 非完整体第71-123页
 第一节 非完整体的界定及壮语非完整体的分类第71页
  一、非完整体的界定第71页
  二、壮语非完整体的分类第71页
 第二节 进行体(?)~(35)(正)第71-77页
  一、进行体(?)~(35)(正)的非完整性第72-73页
  二、进行体(?)~(35)(正)的动态性第73-75页
  三、进行体(?)~(35)(正)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第75-76页
  四、进行体(?)~(35)(正)的来源和语法化第76-77页
 第三节 持续体t(?)k~(55)(着)第77-87页
  一、持续体t(?)k~(55)(着)的非完整性第78-80页
  二、持续体t(?)k~(55)(着)的静态性第80-81页
  三、持续体t(?)k~(55)(着)的情态性第81-83页
  四、持续体t(?)k~(55)(着)的方式性第83-84页
  五、持续体t(?)k~(55)(着)的来源和语法化第84-86页
  六、持续体t(?)k~(55)(着)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第86-87页
 第四节 将行体(?)i~(55)(欲)第87-95页
  一、(?)i~(55)的未然性第88-89页
  二、(?)i~(55)的将行性第89-90页
  三、(?)i~(55)的情态性第90-92页
  四、(?)i~(55)的来源和语法化第92-93页
  五、(?)i~(55)与动词类型及其动词论元的关系第93页
  六、(?)i~(55)与否定、疑问等副词之间的关系第93-95页
 第五节 起始体hun~(55)tou~(55)(起来)第95-104页
  一、hun~(55)tou~(55)(起来)的动态性第95-96页
  二、hun~(55)tou~(55)(起来)的延续性第96-98页
  三、hun~(55)tou~(55)(起来)的非写实性第98-99页
  四、hun~(55)tou~(55)(起来)的来源和语法化第99-100页
  五、hun~(55)tou~(55)(起来)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第100-102页
  六、hun~(55)tou~(55)(起来)与否定、疑问和其他副词关系第102-104页
 第六节 接续体(?)~(31)poi~(33)(下去)和ko:n~(35)(先)第104-111页
  一、(?)~(31)poi~(33)(下去)的动态性第104-105页
  二、(?)~(31)poi~(33)(下去)的分解性第105-106页
  三、(?)~(31)poi~(33)(下去)的来源及语法化第106-108页
  四、(?)~(31)poi~(33)(下去)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第108-109页
  五、(?)~(31)poi~(33)(下去)与否定、疑问等副词之间的关系第109-111页
 第七节 先行体ko:n~(35)(先)第111-114页
  一、ko:n~(35)(先)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第111-112页
  二、ko:n~(35)(先)连接的信息焦点在前第112-113页
  三、ko:n~(35)(先)的静态蕴含性接续第113-114页
 第八节 惯常体第114-122页
  一、惯常体的未完整性第114-115页
  二、惯常体的反复性第115-116页
  三、惯常体的情态性第116-117页
  四、惯常体的来源与语法化第117-119页
  五、惯常体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第119-120页
  六、惯常体与否定、疑问等副词之间的关系第120-122页
 第九节 小结第122-123页
第四章 貌第123-175页
 第一节 貌的界定及壮语貌的分类第123-125页
  一、貌的界定第123-124页
  二、壮语貌的分类第124-125页
 第二节 描摹貌abb构式第125-134页
  一、abb的描摹性第125-127页
  二、abb的情态性第127-129页
  三、abb的时体性第129-130页
  四、abb的能产性第130-132页
  五、abb的来源及演变第132-133页
  六、abb的动词类型第133-134页
 第三节 胡乱随意貌V+Ca:k~(55/42)第134-141页
  一、Ca:k~(55)的情态性第135页
  二、Ca:k~(55)的方式性第135-136页
  三、Ca:k~(55)的短时性第136-138页
  四、V+Ca:k~(55)中的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第138-139页
  五、V+Ca:k~(55)否定、疑问和其他副词第139-140页
  六、Ca:k~(55)的来源、语法化及与其共现的体第140-141页
 第四节 任意貌第141-146页
  一、任意貌的情态性第141-142页
  二、任意貌的方式性第142-143页
  三、任意貌的持续反复性第143页
  四、任意貌的排他性第143-145页
  五、任意貌中动词的类型、论元及与其它体貌的共现第145页
  六、任意貌的否定、疑问和其他副词第145-146页
  七、任意貌的来源、语法化第146页
 第五节 尝试貌第146-153页
  一、尝试性第146-147页
  二、短时性第147-148页
  三、少量性第148-149页
  四、尝试貌的来源及演变第149-150页
  五、尝试貌的动词类型、论元及其与之共现的体貌第150-152页
  六、尝试貌的否定、疑问及其与之共现的副词等第152-153页
 第六节 反复貌第153-161页
  一、反复性第154页
  二、进行持续性第154-155页
  三、情态性第155-157页
  四、方式性第157页
  五、反复貌的来源和语法化第157-159页
  六、反复貌的动词类型特点及论元及其与共现的体貌第159-161页
  七、反复貌的否定、疑问及其与其他副词第161页
 第七节 量少可爱貌第161-165页
  一、情态性第162页
  二、少量性第162-163页
  三、量少可爱貌的动词类型、否定和疑问第163-165页
  四、量少可爱貌与其他体貌的共现第165页
 第八节 量多厌恶貌第165-168页
  一、情态性第166页
  二、多量性第166-167页
  三、量多厌恶貌的动词类型、否定、疑问第167-168页
 第九节 决意催促貌第168-173页
  一、情态性第169-170页
  二、祈使性第170-171页
  三、决意催促貌的动词类型、否定、疑问等第171-172页
  四、决意催促貌与其他体貌的共现第172-173页
 第十节 小结第173-175页
第五章 壮语体貌差别、类型特征及相关阐释第175-188页
 第一节 壮语方言内部体貌差别第175-179页
  一、完整体差别第175-176页
  二、非完整体差别第176-178页
  三、貌差别第178-179页
 第二节 壮语体貌类型学特征第179-185页
  一、时突显特征语言第181-182页
  二、体突显特征语言第182-184页
  三、貌突显特征语言第184-185页
 第三节 壮语体貌特征的阐释第185-187页
 第四节 小结第187-188页
第六章 结语第188-190页
 第一节 研究主要观点、创新点第188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第188-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195页
附录第195-225页
 一、长篇语料:老蓝传奇第195-217页
  (一) pu:n~(35) (?)~(31) θi:n~(33)(半成仙)第195-198页
  (二) (?)i~(55) (?)jien~(55) li:(?)~(31)(始显灵)第198-201页
  (三) miu~(31) ki~(31) la:m~(31)(庙麒蓝)第201-205页
  (四) (?)a~(33) ti:k~(13) mo~(13)(找地墓)第205-210页
  (五) (?)uk~(55) lu:(?)~(31) mo~(13)(筑龙墓)第210-214页
  (六) θa:t~(55) (?)ji:n~(55) li:(?)~(31)(失显灵)第214-217页
 二、长篇语料译文:老蓝传奇第217-225页
  (一) 半成仙第217-218页
  (二) 始显灵第218-219页
  (三) 麒蓝庙第219-220页
  (四) 找宝地第220-221页
  (五) 筑龙墓第221-223页
  (六) 失显灵第223-22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225-226页
后记第226-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玛拉沁夫文学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