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6页 |
·丁香叶药用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药理作用 | 第11-13页 |
·临床应用 | 第13-14页 |
·丁香苦苷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中药经皮给药的历史沿革 | 第14-17页 |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 第17-18页 |
·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 | 第18页 |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 第18-19页 |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 | 第19-22页 |
·渗透促进剂 | 第19-22页 |
·药物载体 | 第22页 |
·物理促透技术 | 第22页 |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体外渗透实验研究 | 第22-23页 |
·体内透皮实验研究 | 第23页 |
·体内与体外实验的相关性 | 第23页 |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23-24页 |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西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成果 | 第24页 |
·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工作 | 第26-32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26页 |
·丁香叶提取物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26-27页 |
·丁香苦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7-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与样品的测定 | 第28页 |
·丁香苦苷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 第28-29页 |
·丁香叶提取物及丁香苦苷的动物毒性试验研究 | 第2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贴片成型工艺研究及吸收促进剂优选 | 第32-48页 |
·贴片处方辅料考察 | 第32-33页 |
·贴片类型的选择 | 第32页 |
·剂量确定 | 第32页 |
·基质及辅料的选择 | 第32-33页 |
·压敏胶型丁香叶贴片的制备 | 第33-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丁香叶贴片初步成型工艺研究 | 第33-35页 |
·经皮吸收促进剂优选研究 | 第35-41页 |
·单一促透剂优选实验 | 第35-38页 |
·促透剂联合丙二醇促透效果实验 | 第38-40页 |
·氮酮、黄连生物碱及桉叶油联合使用对丁香苦苷的促透效果实验 | 第40-41页 |
·丁香叶贴片成型工艺(加入促透剂)及工艺验证 | 第41-43页 |
·贴片成型工艺 | 第41-42页 |
·贴片制备工艺验证 | 第42-4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8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8页 |
第四章 丁香叶贴片质量控制 | 第48-60页 |
·检查 | 第48-50页 |
·性状检查 | 第48页 |
·含膏量检查 | 第48页 |
·贴片黏着性检查 | 第48-50页 |
·贴片重量差异的检查 | 第50页 |
·贴片含量测定 | 第50-54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及系统适用性实验 | 第50页 |
·测定方法 | 第50-52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52-53页 |
·供试品测定结果 | 第53-54页 |
·贴片释放度研究 | 第54-55页 |
·丁香叶贴片稳定性研究 | 第55页 |
·贴片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研究 | 第55-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皮肤刺激试验 | 第56-57页 |
·皮肤过敏试验 | 第5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综合结论与讨论及展望 | 第60-64页 |
·综合结论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从事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
丁香叶提取物贴片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