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部件微放电特性及抑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微放电效应的发展 | 第9-11页 |
| ·影响微放电的因素 | 第11-12页 |
| ·矩形波导内微放电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2-14页 |
| 第2章 微放电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14-29页 |
| ·微放电的产生机理 | 第14-27页 |
| ·平行板间的微放电 | 第15-22页 |
| ·正交场微放电效应 | 第22-24页 |
| ·二次电子模型 | 第24-26页 |
|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 第26-27页 |
| ·微放电效应的危害 | 第27-29页 |
| 第3章 微放电效应的数值分析 | 第29-41页 |
| ·微放电仿真软件的确定 | 第29-31页 |
| ·缝隙宽度的选取 | 第29页 |
| ·发射电子的设置 | 第29-30页 |
| ·射频激励场的设定 | 第30页 |
| ·表面材料的设置 | 第30-31页 |
| ·矩形波导微放电特性研究 | 第31-34页 |
| ·微放电所产生的粒子流密度的研究 | 第33-34页 |
| ·微波器件大功率多载波微放电的研究 | 第34-3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4-35页 |
| ·多载波微放电的射频工作环境 | 第35-36页 |
| ·ESA/ESTEC 微放电计算软件 | 第36页 |
| ·相同初始相位的多载波合成 | 第36-38页 |
| ·随机相位时的多载波合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减小和抑制微放电效应的研究 | 第41-52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缝隙波导槽结构 | 第42-47页 |
| ·槽结构减小微放电效应的机理 | 第42页 |
| ·仿真模型 | 第42-43页 |
| ·仿真结果 | 第43-45页 |
| ·三角槽结构研究 | 第45-47页 |
| ·周期矩形槽结构 | 第47-49页 |
| ·仿真模型 | 第47-48页 |
| ·仿真结果 | 第48-49页 |
| ·新型开槽缝隙波导结构 | 第49-51页 |
| ·仿真模型 | 第49-50页 |
| ·仿真结果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