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 第16-22页 |
·概念界定及相关内容介绍 | 第16-1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16-17页 |
·道德风险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18页 |
·新农合制度中道德风险释义 | 第18-19页 |
·道德风险在新农合中的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医疗服务需求方的道德风险 | 第19-20页 |
·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道德风险 | 第20页 |
·道德风险对新农合制度的负面影响 | 第20-22页 |
·医疗服务需方的道德风险对新农合的负面影响 | 第20-21页 |
·医疗服务供方的道德风险对新农合的负面影响 | 第21-22页 |
3 个案分析-D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道德风险 | 第22-36页 |
·选取D县的依据 | 第22页 |
·D县基本情况介绍 | 第22页 |
·D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介绍 | 第22-24页 |
·目标与原则 | 第22-23页 |
·筹资机制 | 第23页 |
·基金管理 | 第23页 |
·补助办法 | 第23-24页 |
·问题的发现 | 第24-36页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问卷调查 | 第26-28页 |
·深度访谈 | 第28-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新农合中道德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36-42页 |
·新农合制度设计缺陷 | 第36-37页 |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目标等制度设计诱发医疗服务需方道德风险 | 第36页 |
·"第三方付费"的支付方式导致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 | 第36-37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37-38页 |
·监督管理中的不足 | 第38-40页 |
·新农合制度中的监督管理中存在缺陷 | 第38-39页 |
·农村户籍管理中的不足 | 第39-40页 |
·相关立法缺失 | 第40-41页 |
·制度参与主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不高、法律意识淡薄 | 第41-42页 |
5 规避新农合中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42-49页 |
·优化制度设计 | 第42-45页 |
·调整"大病统筹"为主的目标,规避道德风险 | 第42-43页 |
·设立适当的"起付线"和"封顶线",规避道德风险 | 第43页 |
·建立科学的转诊制度,规避道德风险 | 第43-44页 |
·改变"第三方事后付费"的支付方式,规避道德风险 | 第44-45页 |
·加快推进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 第45-46页 |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完善对医疗服务需求方的监督管理 | 第46页 |
·完善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监督管理 | 第46-47页 |
·完善对新农合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 第47页 |
·加快新农合的相关立法 | 第47-48页 |
·加强道德体系建设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A | 第52-54页 |
附录B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