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Au@TiO2纳米等离子体的催化传感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22页
    1.1 引言第8页
    1.2 纳米等离子体催化传感器第8-21页
        1.2.1 纳米等离子体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第8-10页
        1.2.2 纳米等离子体催化概述与原理第10-15页
        1.2.3 纳米等离子体传感器概述与发展现状第15-19页
        1.2.4 纳米等离子体的催化传感概述与发展第19-21页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1-22页
        1.3.1 研究目的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页
        1.3.3 创新点第21-22页
2 多核AuNPs@TiO_2 等离子体薄膜催化活性的研究第22-39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内容第22-29页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2-24页
        2.2.2 材料的表征方法和仪器第24-25页
        2.2.3 实验步骤第25-26页
        2.2.4 对罗丹明B的催化氧化及实验条件的优化第26-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38页
        2.3.1 Au纳米粒子及AuNPs@TiO_2 纳米等离子体薄膜的表征第29-32页
        2.3.2 AuNPs@TiO_2 纳米等离子体薄膜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2-35页
        2.3.3 AuNPs@TiO_2 纳米等离子体薄膜催化活性测试第35-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AuNPs@TiO_2 等离子体薄膜催化传感罗丹明B的研究第39-42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内容第39-41页
        3.2.1 光催化原位监测系统的搭建。第39-40页
        3.2.2 原位监测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反应第40-41页
        3.2.3 罗丹明B浓度传感器的影响第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AuNPs@TiO_2 等离子体薄膜在邻苯二甲酸盐体系中催化传感的研究第42-48页
    4.1 引言第42-43页
    4.2 实验部分第43-47页
        4.2.1 实验内容第43页
        4.2.2 KHP光催化氧化反应的等离子体响应第43-44页
        4.2.3 监测KHP催化过程中铁氰化物浓度和反应体系PH的优化第44-45页
        4.2.4 利用纳米等离子传感器对水中有机物浓度进行检测第45-46页
        4.2.5 纳米等离子传感器在应用过程中的离子干扰检测第46-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5.1 结论第48-49页
    5.2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9页
附录第59-60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9页
    B.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太平天国领袖群的观察与思考--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
下一篇:TEM8效度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