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引言 | 第9-23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六节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第一章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学概况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学发展简介 | 第23-25页 |
一、启蒙时期 | 第23-24页 |
二、曲折前行时期 | 第24页 |
三、发展时期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公共舞蹈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 | 第25-27页 |
一、视野开阔,接受力强 | 第25-26页 |
二、身体定型,肢体开发有限 | 第26页 |
三、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公共舞蹈教学对普通高校学生发展的作用 | 第27-33页 |
一、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 第27-28页 |
二、促进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 第28-30页 |
三、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 | 第30-31页 |
四、增强大学生体质、树立优美形象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2+3"立体教学模式的提出 | 第33-44页 |
第一节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现行的教学模式分析 | 第33-36页 |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 第34页 |
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 第34页 |
三、教学形式单一 | 第34-35页 |
四、教师观念落后 | 第35页 |
五、教学方法简单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2+3"立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36-40页 |
第三节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2+3"立体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40-44页 |
一、整体性 | 第40页 |
二、中介性 | 第40-41页 |
三、可操作性 | 第41-42页 |
四、适应性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2+3"立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44-64页 |
第一节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2+3"立体教学模式的目标 | 第44页 |
第二节 "2":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学开展的形式——舞蹈选修课和舞蹈艺术团 | 第44-47页 |
一、在普及中可以兼顾较高的舞蹈层次 | 第45-46页 |
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 第46页 |
三、形式灵活,充分发挥主动性 | 第46-47页 |
第三节 "3":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学实施的内容——"舞蹈欣赏、舞蹈组合、舞蹈表演"教学三模块 | 第47-64页 |
一、舞蹈欣赏 | 第47-52页 |
二、舞蹈组合 | 第52-58页 |
三、舞蹈表演 | 第58-64页 |
第四章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2+3"立体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 | 第64-68页 |
第一节 良好的制度 | 第64-65页 |
第二节 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 | 第65页 |
第三节 优良教学素质的师资队伍 | 第65-66页 |
第四节 健全的教学设施 | 第66-67页 |
第五节 相辅相成的教学与科研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