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微生物生态学论文

西湖水及其它环境中洋葱伯克氏菌的多样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致谢第1-13页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0页
 1 洋葱伯克氏菌在环境中的重要性第18-24页
   ·环境中的有益细菌第18-22页
     ·农业环境中的植物病害生防菌第18-19页
     ·自然环境中的有毒物质降解菌第19-21页
     ·农业生态环境中的植物促生菌第21-22页
   ·环境中的有害细菌第22-23页
     ·农业环境中的植物病原菌第22页
     ·医院环境中的人体条件致病菌第22-23页
     ·自然环境中的冰核细菌第23页
   ·对环境中Bcc菌的风险分析第23-24页
 2 Bcc在环境中的多样性分析第24-34页
   ·Bcc的分类第24-25页
   ·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5-31页
     ·传统鉴定方法第25-27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第27-31页
   ·Bcc在环境中的分布第31-34页
     ·Bcc在医院环境的分布第31页
     ·Bcc在CF病人体内的分布第31-32页
     ·Bcc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第32-33页
     ·自然环境是引起医院环境致病菌的"储藏库"问题第33-34页
 3 Bcc菌的致病性研究第34-35页
   ·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第34页
   ·致病模型第34-35页
 4 Bcc作为人体条件致病菌的防治第35-38页
   ·临床管理措施第35页
   ·Bcc对抗生素的抗性第35-37页
   ·壳聚糖抗微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第37-38页
     ·壳聚糖及其特性第37页
     ·壳聚糖的抗微生物活性第37-38页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8-40页
第二章 西湖水及其他环境中洋葱伯克氏菌群的分离和鉴定第40-5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1-48页
   ·供试菌株与主要培养基第41页
   ·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第41-42页
     ·西湖水样的采集第41-42页
     ·免培养方法检测西湖水中Bcc的种群多样性第42页
   ·细菌的分离第42-44页
     ·西湖水中的Bcc菌分离和纯化第42页
     ·医院来源Bcc菌的活化和纯培养第42-43页
     ·杏果腐烂病原细菌的分离第43-44页
   ·Bcc菌的表型鉴定第44-46页
     ·革兰氏染色第44-45页
     ·好氧性和厌氧性观察第45页
     ·氧化酶反应第45页
     ·麦康凯平板上菌落观察第45页
     ·接触酶反应第45页
     ·果腐杏病原细菌的BIOLOG测定第45-46页
     ·果腐杏病原菌的脂肪酸(FAMEs)测定第46页
   ·Bcc菌的分子鉴定第46-48页
     ·果腐杏病原菌的16S rRNA序列鉴定第46-47页
     ·recA基因扩增第47-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用非培养方法对西湖水中Bcc菌的检测第48页
   ·细菌的分离第48-50页
   ·Bcc菌的表型鉴定第50页
     ·表型初步鉴定第50页
     ·杏果腐病原的BIOLOG和脂肪酸鉴定第50页
   ·Bcc菌的分子鉴定第50-54页
     ·杏果腐病原细菌的16S rRNA序列分析第50-53页
     ·Bcc菌群的recA基因扩增第53-54页
   ·西湖水中Bcc菌在12个月中的变化动态第54页
 3 讨论第54-58页
   ·利用非培养方法检测西湖水中Bcc种群的优缺点第54-55页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西湖水中分离Bcc菌的可行性第55-56页
   ·Bcc菌群的鉴定及与疑似菌株的区分第56页
   ·Bcc菌的存在与水温的关系第56-57页
   ·Bcc菌作为杏果的腐烂病原细菌第57-58页
第三章 洋葱伯克氏菌群的种间分析第58-8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9-65页
   ·供试菌株和主要试剂第59页
   ·Bcc菌DNA模板的制备和recA基因的扩增第59页
   ·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第59页
   ·Bcc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鉴定第59-60页
   ·Bcc菌recA基因的克隆第60-63页
     ·Bcc菌株recA基因的PCR扩增第60页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和纯化第60-61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1页
     ·PCR产物的连接第61页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61-62页
     ·重组质粒的筛选第62-63页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63页
   ·Bcc菌recA基因的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第63-64页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第64-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82页
   ·Bcc菌recA基因的RFLP分析第65-67页
   ·Bcc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第67-70页
   ·Bcc菌recA基因的克隆第70页
   ·Bcc菌recA基因序列分析第70-72页
   ·Bcc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第72-81页
   ·西湖水及其他环境中的Bcc菌的种群分析第81-82页
 3 讨论第82-85页
   ·西湖水及其他环境中Bcc种群的多样性第82-83页
   ·各种鉴定技术对Bcc的种群研究第83-85页
第四章 洋葱伯克氏菌群的致病性分析第85-10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6-89页
   ·供试菌株和主要试剂第86页
   ·Bcc菌的活化和培养第86-87页
   ·Bcc菌在洋葱鳞茎上的致病性研究第87页
   ·Bcc菌产蛋白酶活性的研究第87-88页
     ·BHI脱脂牛奶培养基的制备第87页
     ·蛋白酶活性测定第87-88页
   ·Bcc菌在苜蓿模型上的毒力研究第88页
     ·Bcc菌悬液的准备第88页
     ·苜蓿种子的预处理第88页
     ·苜蓿幼苗接种第88页
   ·Bcc菌毒力基因的检测第88-89页
     ·BCESM基因的PCR检测第88-89页
     ·cblA基因的PCR检测第8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9-101页
   ·Bcc菌株对洋葱的致病性第89-97页
     ·B.cepacia的菌株对洋葱的致病性第89-91页
     ·B.multivorans的菌株对洋葱的致病性第91页
     ·B.cenocepacia的菌株对洋葱的致病性第91-93页
     ·B.stabilis的菌株对洋葱的致病性第93-94页
     ·B.vietnamiensis的菌株对洋葱的致病性第94-95页
     ·B.semilanis的菌株对洋葱的致病性第95-96页
     ·B.contaminans的菌株对洋葱的致病性第96页
     ·不同种的Bcc菌对洋葱的致病差异第96-97页
   ·Bcc菌产蛋白酶活性的研究第97-99页
   ·洋葱伯克氏菌对苜蓿幼苗的毒力表现第99-100页
   ·毒力基因BCESM和cblA基因的PCR检测第100-101页
 3 讨论第101-104页
   ·Bcc菌对洋葱的致病性第101页
   ·Bcc的产蛋白酶活性第101-102页
   ·Bcc菌对苜蓿的致病性第102-103页
   ·毒力基因在Bcc菌中的存在第103-104页
第五章 抗生素和壳聚糖对洋葱伯克氏菌群的敏感性测定第104-11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5-107页
   ·供试菌株和主要试剂第105页
   ·Bcc菌的活化和培养第105页
   ·抗生素和壳聚糖母液的配置第105页
   ·细菌悬浮液的制备第105-106页
   ·活菌计数方法第106页
   ·抗生素和壳聚糖对Bcc菌的抑菌实验第106-10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7-114页
   ·抗生素对Bcc的抑制效果第107-109页
   ·壳聚糖对Bcc的抑制效果第109-111页
   ·抗生素和壳聚糖抑菌效果的比较第111-114页
 3 讨论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5页
附录第135-138页
 附录-1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情况第135-136页
 附录-2 培养基和试剂配方第136-137页
 附录-3 对Burkholderia sp.菌株R456的鉴定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蝶蛹金小蜂cDNA文库抗菌肽基因筛选及表达研究
下一篇:中国短柄泥蜂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