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本文结构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1.1 养老地产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2 养老地产运营模式的研究 | 第15页 |
2.1.3 养老地产融资模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2.1.4 养老地产发展对策研究 | 第16页 |
2.2 小结 | 第16-18页 |
第3章 国外养老地产发展模式 | 第18-25页 |
3.1 美国模式 | 第18-20页 |
3.1.1 太阳城模式 | 第18-19页 |
3.1.2 运营商主导的CCRC模式 | 第19页 |
3.1.3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模式 | 第19-20页 |
3.2 日本模式 | 第20-21页 |
3.3 欧洲模式 | 第21页 |
3.4 国外养老地产的优劣分析和借鉴 | 第21-25页 |
3.4.1 国外养老地产优势分析 | 第23页 |
3.4.2 国外养老地产劣势分析 | 第23-24页 |
3.4.3 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我国养老地产行业分析 | 第25-40页 |
4.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 第25-27页 |
4.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25-27页 |
4.1.2 我国人口老龄化未来发展趋势 | 第27页 |
4.2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 第27-31页 |
4.2.1 人口老龄化为养老地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 第27-28页 |
4.2.2 政策助力养老地产战略地位逐步提升 | 第28-29页 |
4.2.3 中国养老地产市场空间巨大 | 第29-31页 |
4.3 我国养老地产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 第31-37页 |
4.3.1 现有竞争者竞争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4.3.2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4.3.3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析 | 第34页 |
4.3.4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4-36页 |
4.3.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第36-37页 |
4.4 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困境 | 第37-40页 |
4.4.1 传统观念的束缚 | 第37-38页 |
4.4.2 尚未形成完整的金融支撑体系 | 第38-39页 |
4.4.3 养老地产的服务属性不足 | 第39-40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上海亲和源 | 第40-47页 |
5.1 公司简介及管理架构 | 第40-41页 |
5.1.1 公司简介 | 第40-41页 |
5.1.2 管理架构 | 第41页 |
5.2 项目运营 | 第41-42页 |
5.2.1 会员管理平台的运营 | 第41-42页 |
5.2.2 养老服务平台的运营 | 第42页 |
5.3 亲和源服务模式 | 第42-44页 |
5.3.1 养老服务 | 第42-43页 |
5.3.2 服务分类 | 第43-44页 |
5.4 亲和源盈利情况分析 | 第44-46页 |
5.5 结论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建议 | 第47-50页 |
6.2.1 市场介入,政府引导 | 第48页 |
6.2.2 综合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值得借鉴 | 第48页 |
6.2.3 拓宽养老地产融资渠道 | 第48页 |
6.2.4 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 第48-49页 |
6.2.5 加快土地性质改革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