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甘会馆周边建筑更新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我国老城更新与文物保护的矛盾 | 第14页 |
1.1.2 开封老城区城市更新进程 | 第14-15页 |
1.1.3 山陕甘会馆周边建筑更新的困惑 | 第15-16页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6-21页 |
1.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6-18页 |
1.2.2 相关文献分析 | 第18-20页 |
1.2.3 文保单位周边建筑更新案例 | 第20-21页 |
1.3 三种视角下的建筑更新考量 | 第21-26页 |
1.3.1 老城更新视角 | 第21-23页 |
1.3.2 整体性视角 | 第23-25页 |
1.3.3 建筑更新视角 | 第25-26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 | 第26-29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6-28页 |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8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9-3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1.5.3 论文框架 | 第31-32页 |
第2章 山陕甘会馆周边建筑现状调查与评估 | 第32-46页 |
2.1 评估体系架构 | 第32-35页 |
2.1.1 评估原则 | 第32页 |
2.1.2 评估方法 | 第32-35页 |
2.1.3 评估步骤 | 第35页 |
2.2 建筑现状调查 | 第35-43页 |
2.2.1 调查方法设计 | 第35-36页 |
2.2.2 建筑类型 | 第36-40页 |
2.2.3 建筑形态 | 第40-43页 |
2.3 建筑评估 | 第43-46页 |
2.3.1 建筑价值分析 | 第43-44页 |
2.3.2 总体评估 | 第44-46页 |
第3章 山陕甘会馆周边建筑更新方法探索 | 第46-58页 |
3.1 保护规划对建筑更新的影响 | 第46-49页 |
3.1.1 建设控制地带调整带来更新契机 | 第46页 |
3.1.2 建筑类型突破民居类型限制 | 第46-48页 |
3.1.3 对建筑特性的要求 | 第48-49页 |
3.2 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一体化理念 | 第49-52页 |
3.2.1 理念核心内涵 | 第49-50页 |
3.2.2 更新原则 | 第50-51页 |
3.2.3 更新策略 | 第51-52页 |
3.3 主要更新设计方法 | 第52-58页 |
3.3.1 保留式复建 | 第53页 |
3.3.2 沿用式改造 | 第53-54页 |
3.3.3 整合式拓展 | 第54-55页 |
3.3.4 构造做法的强化 | 第55-58页 |
第4章 山陕甘会馆周边开封第一招待所更新设计实践 | 第58-70页 |
4.1 总体更新设计阐述 | 第58-62页 |
4.1.1 整体概念性规划 | 第58-60页 |
4.1.2 尺度控制与样态演进 | 第60-62页 |
4.2 第一招待所沿用式改造设计 | 第62-69页 |
4.2.1 “一招”现状复杂性分析 | 第62-64页 |
4.2.2 改造沿用式更新理念价值取向 | 第64-65页 |
4.2.3 设计深化 | 第65-69页 |
4.3 总结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专著文献 | 第72-73页 |
期刊论文 | 第73页 |
学位论文 | 第73-74页 |
标准文献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8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