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图目录 | 第12-15页 |
表目录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30页 |
·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三维电视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7-26页 |
·欧洲三维电视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美国三维电视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日本三维电视研究进展 | 第25页 |
·国内三维电视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自然三维电视概念的提出 | 第26-27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29页 |
·论文的内容组织 | 第29-30页 |
2 自然三维视频表达方式研究与实现 | 第30-65页 |
·引言 | 第30-32页 |
·基于网路的表达方式 | 第30页 |
·基于两路2D视频的表达方式 | 第30-31页 |
·基于"一路2D视频+一路深度"的表达方式 | 第31页 |
·基于多路2D视频的表达方式 | 第31页 |
·基于"多路2D视频+深度"的表达方式 | 第31-32页 |
·基于多层"2D视频+深度"的表达方式 | 第32页 |
·自然三维电视系统的表达方式 | 第32页 |
·自然三维视频采集技术研究与实现 | 第32-37页 |
·三维视频采集技术简介 | 第32-33页 |
·自然三维视频采集平台搭建 | 第33-37页 |
·自然三维信息提取技术研究与实现 | 第37-41页 |
·局部算法 | 第37-38页 |
·全局算法 | 第38-39页 |
·基于图像分割的立体匹配算法 | 第39-41页 |
·度图优化技术——AEAF滤波器 | 第41-64页 |
·AEAF滤波器设计初衷 | 第41-42页 |
·AEAF滤波器框架 | 第42-44页 |
·AEAF在2D转3D中的应用 | 第44-47页 |
·AEAF在立体匹配中的应用 | 第47页 |
·AEAF滤波器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7-63页 |
·AEAF滤波器小结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3 自然三维视频解码技术研究与实现 | 第65-76页 |
·三维视频标准化工作进展 | 第65-66页 |
·现有的可用标准 | 第65页 |
·标准化工作进展 | 第65-66页 |
·自然三维视频解码技术研究及实现 | 第66-74页 |
·三维视频解码后向兼容性——多标准二维视频解码 | 第66-67页 |
·多标准二维视频解码SoC芯片功能描述 | 第67页 |
·多标准二维视频解码SoC芯片的新型软硬件交互机制 | 第67-69页 |
·多标准二维视频解码SoC芯片熵解码模块 | 第69-74页 |
·多标准二维视频解码SoC芯片规模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自然三维虚拟视点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 | 第76-102页 |
·引言 | 第76页 |
·DIBR技术及其局限性 | 第76-82页 |
·DIBR渲染方程 | 第76-80页 |
·DIBR的局限性分析 | 第80-82页 |
·DIBR实时实现解决方案——基于GPU加速 | 第82-86页 |
·软件实现存在的问题 | 第82页 |
·"实时性"解决方案——GPU加速 | 第82-84页 |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84-86页 |
·基于分层视差图的双向水平平移算法 | 第86-97页 |
·理论推导 | 第86-91页 |
·实现方案 | 第91-93页 |
·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93-97页 |
·结论 | 第97页 |
·自然三维电视原型系统 | 第97-100页 |
·自然三维电视系统软件平台 | 第97-98页 |
·自由立体显示器的搭建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20-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