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纳米金属薄膜材料以及其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1.1 纳米金属单层膜力学性能和原子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2 纳米金属多层膜力学性能和原子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 铜/铝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金属疲劳研究 | 第15-17页 |
1.4 金属孔洞内部研究 | 第17-20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分子动力学简述及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2.1 分子动力学原理 | 第22-23页 |
2.2.2 运算方程的数值求解 | 第23-24页 |
2.3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 | 第24-26页 |
2.4 模拟条件 | 第26-27页 |
2.4.1 初始条件 | 第26-27页 |
2.4.2 边界条件 | 第27页 |
2.5 模拟系综 | 第27-28页 |
2.6 分子动力学模拟工具 | 第28-29页 |
3 循环载荷下纳米铜/铝薄膜孔洞形核、生长及闭合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模型和模拟方法 | 第30-31页 |
3.3 模拟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31-44页 |
3.3.1 孔洞Ⅰ的演化:铜铝扩散形成双层膜时所产生出的空隙缺陷引发孔洞的形核、生长和闭合 | 第32-39页 |
3.3.1.1 孔洞Ⅰ的形核 | 第32-35页 |
3.3.1.2 孔洞Ⅰ的生长 | 第35-37页 |
3.3.1.3 孔洞Ⅰ的闭合 | 第37-39页 |
3.3.2 孔洞Ⅱ的演化:由压杆位错被克服所产生出的空隙缺陷引发孔洞的形核、生长和闭合 | 第39-44页 |
3.3.2.1 空隙的形成 | 第39-40页 |
3.3.2.2 孔洞Ⅱ的形核 | 第40-41页 |
3.3.2.3 孔洞Ⅱ的生长 | 第41-42页 |
3.3.2.4 孔洞Ⅱ的闭合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孔洞对纳米铜/铝双层膜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45-57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模拟过程与方法 | 第46-48页 |
4.3 模拟结果与讨论分析 | 第48-52页 |
4.4 不同孔洞尺寸对纳米铜/铝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