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4页 |
(一)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选题的依据 | 第10-11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3、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0-22页 |
1、理论工具 | 第20-21页 |
2、研究方法 | 第21页 |
3、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4页 |
1、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2、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二、基本概念 | 第24-37页 |
(一)乡村民主治理的概念与分析 | 第24-28页 |
1、乡村民主治理的概念 | 第24-25页 |
2、乡村民主治理的主体、目标与过程 | 第25-26页 |
3、当前乡村民主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二)村民自治的概念与分析 | 第28-32页 |
1、村民自治的概念 | 第28-29页 |
2、当前村民自治的基本特点 | 第29-31页 |
3、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困境 | 第31-32页 |
(三)“四议两公开”的概念与分析 | 第32-37页 |
1、“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本内涵 | 第32-33页 |
2、“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运行程序 | 第33-35页 |
3、“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机制特点 | 第35-37页 |
三、长葛市后河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现状与分析 | 第37-58页 |
(一)乡镇权力对村民自治机制的“嵌入式”影响 | 第37-42页 |
1、制度性嵌入与影响 | 第37-39页 |
2、结构性嵌入与影响 | 第39-41页 |
3、认知性嵌入与影响 | 第41-42页 |
(二)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乡村民主治理的影响 | 第42-51页 |
1、推动民主决策科学化 | 第42-45页 |
2、推动民主管理规范化 | 第45-49页 |
3、推动民主监督实效化 | 第49-51页 |
(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行中遇到的困境 | 第51-58页 |
1、自治主体的参与性分化问题 | 第52-53页 |
2、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仍需加强 | 第53-55页 |
3、“路径依赖”下的决策成本问题 | 第55-58页 |
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推行中的优化路径 | 第58-67页 |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58-60页 |
1、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 | 第58-59页 |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 第59-60页 |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 第60页 |
(二)加大治理主体参政议政能力建设 | 第60-62页 |
1、加强乡土人才建设 | 第61页 |
2、开展大规模的“民主培训” | 第61页 |
3、增强农民群众法治道德观念 | 第61-62页 |
(三)持续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相关机制 | 第62-63页 |
1、理顺“乡村”和“两委”二种关系 | 第62-63页 |
2、优化会议程序和模式 | 第63页 |
(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协商 | 第63-67页 |
1、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村内民主 | 第64页 |
2、营造平等和谐的民主协商氛围 | 第64-65页 |
3、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 第65页 |
4、将外来利益主体和相关利益主体纳入议事范围 | 第65-67页 |
五、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