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掺杂BaFe12-xMxO19(M=Zr/Ti/Nb)陶瓷的制备、电磁性能及低电场介电可调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引言第12-15页
    1.2 磁性与磁有序态第15-17页
        1.2.1 磁性的本质第15页
        1.2.2 磁性的分类第15-17页
        1.2.3 磁畴和磁滞回线第17页
    1.3 M型钡铁氧体BaFe_(12)O_(19)材料简介第17-20页
        1.3.1 M型钡铁氧体BaFe_(12)O_(19)的晶胞结构第17-18页
        1.3.2 M型钡铁氧体BaFe_(12)O_(19)的介电性能第18页
        1.3.3 M型钡铁氧体BaFe_(12)O_(19)的磁性能第18-20页
        1.3.4 M型钡铁氧体BaFe_(12)O_(19)的研究现状第20页
    1.4 电介质极化与电介质第20-23页
        1.4.1 电介质极化机制第20-22页
        1.4.2 介电常数与介电材料第22-23页
    1.5 介电可调性能及其应用第23-27页
        1.5.1 介电可调性第23页
        1.5.2 介电可调性的理论研究进展第23-25页
        1.5.3 介电可调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5页
        1.5.4 介电可调材料的应用第25-26页
        1.5.5 不同介电可调材料的调制电场研究第26-27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7-3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测试过程第30-38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0-31页
        2.1.1 药品与试剂第30页
        2.1.2 实验设备第30-31页
        2.1.3 测试仪器第31页
    2.2 样品制备过程第31-33页
        2.2.1 掺杂钡铁氧体溶胶先驱体的制备第31-32页
        2.2.2 掺杂钡铁氧体粉体的制备第32页
        2.2.3 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制备第32-33页
    2.3 样品结构、形貌和性能测试第33-38页
        2.3.1 XRD测试第33-34页
        2.3.2 SEM形貌测试第34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4-35页
        2.3.4 介电性能测试第35-37页
        2.3.5 磁性能测试第37-38页
第三章 锆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形成研究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BaFe_(12-x)Zr_xO_(19)铁氧体粉体和陶瓷的形成与控制第38-45页
    3.3 Zr~(4+)掺杂钡铁氧体的Fe~(3+)、Fe~(2+)离子共存研究第45-51页
    3.4 Zr~(4+)掺杂钡铁氧体中Zr含量与晶格畸变对Fe~(2+)离子形成的联合调控分析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锆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电磁及超低电场介电可调性能研究第54-100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锆掺杂钡铁氧体的Fe~(2+)/Fe~(3+)缺陷偶极子对形成第54-56页
    4.3 锆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第56-65页
        4.3.1 缺陷偶极子叠加非均匀电导贡献的宽频巨介电响应研究第56-63页
        4.3.2 基于缺陷偶极子的低介电弛豫激活特性分析第63-65页
    4.4 锆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超低电场介电可调性研究第65-91页
        4.4.1 锆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超低驱动电场介电可调性第65-85页
            4.4.1.1 电子跃迁型缺陷偶极子转向贡献的超低驱动电场介电可调性研究第65-72页
            4.4.1.2 电导对锆掺杂钡铁氧体的超低电场介电可调性的抑制性研究第72-79页
            4.4.1.3 电极/陶瓷界面肖特基结电容对超低电场介电可调的影响的排除性研究第79-85页
        4.4.2 超低电场介电可调特性的Fe~(2+)贡献与增强效应研究第85-89页
        4.4.3 超低电场介电可调钡铁氧体的低电场与低能量损耗关系分析第89-91页
    4.5 4f_1位Zr~(4+)和4f_2位Fe~(2+)对BFZO磁性的联合控制增强效应第91-99页
    4.6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钛/铌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制备、电磁及超低电场驱动介电可调性研究第100-118页
    5.1 引言第100-101页
    5.2 钛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形成、电磁及介电可调性能研究第101-108页
        5.2.1 Ti~(4+)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形成及其缺陷偶极子的形成与控制第101-103页
        5.2.2 缺陷偶极子叠加非均匀电导贡献的巨介电响应研究第103-105页
        5.2.3 超低电场介电可调性的形成及高浓度Fe~(2+)对可调性的增强效应第105-106页
        5.2.4 4f_2位Ti~(4+)和Fe~(2+)对钡铁氧体陶瓷磁性的联合控制增强效应第106-108页
    5.3 铌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形成、电磁及介电可调性研究第108-115页
        5.3.1 Nb~(5+)掺杂钡铁氧体陶瓷的形成以及缺陷偶极子的形成与控制研究第108-111页
        5.3.2 铌掺杂钡铁氧体缺陷偶极子叠加非均匀电导控制的介电响应研究第111-112页
        5.3.3 Fe~(2+)形成对铌掺杂钡铁氧体超低电场介电可调性的增强研究第112-114页
        5.3.4 铌取代钡铁氧体中的自旋向下位Fe~(3+)对磁性能的增强控制研究第114-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8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8-122页
    6.1 研究总结第118-120页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个人简历第130-13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点云处理技术的转炉炉衬测厚方法研究
下一篇:裂殖壶菌生物活性肽的生产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