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1 人口老龄化 | 第11页 |
1.2 老龄社会 | 第11页 |
1.3 农村空心化 | 第11-13页 |
2 我国农村老龄社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 | 第13-19页 |
2.1 我国老龄社会的发展状况与特征 | 第13-15页 |
2.2 我国农村老龄社会的现状 | 第15-16页 |
2.3 我国农村老龄社会的特征 | 第16-19页 |
2.3.1 “输出型老龄化”——劳动力输出导致的相对老龄化极为突出 | 第16-17页 |
2.3.2 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较快 | 第17页 |
2.3.3 高龄女性老年人占比高 | 第17-18页 |
2.3.4 高龄化、空巢化“两化”趋势明显 | 第18-19页 |
3 我国农村老龄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与特征 | 第19-29页 |
3.1 我国农村老龄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9-24页 |
3.1.1 遗弃、虐待老年人案件 | 第19-20页 |
3.1.2 盗窃、诈骗案件 | 第20-21页 |
3.1.3 老年人自杀 | 第21-22页 |
3.1.4 返乡人员侵害老年人 | 第22-23页 |
3.1.5 邪教、迷信活动 | 第23-24页 |
3.1.6 性侵女童案件 | 第24页 |
3.2 我国农村老龄社会治安问题的特征 | 第24-29页 |
3.2.1 易被侵害性 | 第25-26页 |
3.2.2 自伤性 | 第26页 |
3.2.3 侵财违法行为突出 | 第26-27页 |
3.2.4 欺弱性 | 第27-29页 |
4 我国农村老龄社会治安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4.1 家庭权力关系急剧变动 | 第29-30页 |
4.2 农村社会关系陌生化 | 第30-31页 |
4.3 文化因子隐性影响 | 第31-32页 |
4.4 治安权维护功能孱弱 | 第32-33页 |
4.5 老年人精神生活贫乏、自护能力弱 | 第33-34页 |
5 我国农村老龄社会的治安问题治理对策 | 第34-44页 |
5.1 新型城镇化的弥补式偏向性投入 | 第34-35页 |
5.2 依托大数据,实现信息化防控 | 第35-38页 |
5.2.1 搭建老年人治安防控数据平台 | 第35-36页 |
5.2.2 打造电子监控网络 | 第36-37页 |
5.2.3 推广使用智能技防产品 | 第37-38页 |
5.3 治安防控的社会化参与 | 第38-41页 |
5.3.1 双向防控下的个人警务 | 第38-39页 |
5.3.2 邻里守望,互助相帮 | 第39-40页 |
5.3.3 培育社会警务 | 第40-41页 |
5.4 公安机关主导下的联动防控 | 第41-42页 |
5.5 合理设计农村空间防控环境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一、在学期间所获的奖励 | 第48页 |
二、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