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流域水环境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水环境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8-21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1-22页
第二章 水环境遥感监测原理与方法第22-30页
    2.1 水环境遥感监测基本原理第22-25页
        2.1.1 水色遥感辐射传输过程第22-24页
        2.1.2 水体光谱特征第24-25页
    2.2 水环境遥感监测常用方法第25-26页
    2.3 水环境参数遥感监测常用模型第26-30页
        2.3.1 叶绿素a(Chl-a)遥感监测模型第26-27页
        2.3.2 悬浮泥沙遥感监测模型第27-28页
        2.3.3 其他水环境参数遥感监测模型与水质综合评价第28-30页
第三章 基于地面调查与遥感反演相结合的流域水环境监测模型第30-80页
    3.1 实验区数据采集与处理第30-40页
        3.1.1 实验区概况第30-32页
        3.1.2 野外观测实验与数据处理第32-36页
            3.1.2.1 采样实验设计第32-33页
            3.1.2.2 水体样本采集与实验室测量第33-34页
            3.1.2.3 实测光谱获取与处理第34-35页
            3.1.2.4 高原河流水体光谱库构建第35-36页
        3.1.3 卫星数据获取与预处理第36-40页
            3.1.3.1 哨兵2A数据集与数据处理第36-39页
            3.1.3.2 Landsat数据集与数据处理第39-40页
    3.2 基于地面调查的水环境特征分析与敏感波段选择第40-48页
        3.2.1 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环境特征第40-43页
        3.2.2 高原河流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第43-46页
        3.2.3 波段敏感性分析第46-48页
    3.3 水环境参数反演模型构建第48-70页
        3.3.1 建模数据与模型比较指标第48-49页
        3.3.2 基于统计回归方法的水环境参数反演模型第49-62页
            3.3.2.1 水环境参量浓度与光谱参数相关性分析第49-52页
            3.3.2.2 光谱系数回归模型第52-59页
            3.3.2.3 归一化反射率模型第59-60页
            3.3.2.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60-62页
        3.3.3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水环境参数反演模型第62-66页
            3.3.3.1 支持向量机回归核心思想第62-63页
            3.3.3.2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建立第63-64页
            3.3.3.3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精度比较第64-66页
        3.3.4 遥感反演模型优化选择第66-68页
        3.3.5 基于Landsat数据的模型校正第68-70页
    3.4 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环境特征遥感监测结果分析第70-78页
        3.4.1 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环境参数空间分布第70-73页
        3.4.2 近10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以浊度为例.第73-78页
            3.4.2.1 年内变化第73-76页
            3.4.2.2 年际变化第76-78页
            3.4.2.3 多年平均浊度在不同河段分布差异第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四章 基于长时序遥感影像特征分析的水环境遥感监测模型第80-91页
    4.1 实验区概况与数据处理第80-82页
        4.1.1 实验区概况第80-81页
        4.1.2 MODIS数据集及数据处理第81-82页
    4.2 水环境特征提取自组织网络(SOM)模型构建第82-84页
        4.2.1 SOM网络概述第82-83页
        4.2.2 SOM模型构建第83-84页
    4.3 SOM模型水环境特征提取结果分析与评价第84-87页
        4.3.1 SOM模型浑浊模式提取结果第84页
        4.3.2 浑浊模式统计特征分析第84-86页
        4.3.3 2007年悬浮泥沙浓度反演结果与SOM模型提取浑浊模式比较第86-87页
    4.4 黄河口水环境遥感监测结果分析——以浑浊模式为例第87-90页
        4.4.1 黄河口典型水体浑浊模式空间特征第87-88页
        4.4.2 近十五年黄河河口水体浑浊模式年内变化特征第88-89页
        4.4.3 近十五年黄河河口水体浑浊模式年际变化特征第89-90页
    4.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5页
    5.1 结论第91-92页
    5.2 创新点第92-93页
    5.3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PCB插装元件安全距离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人体赤足足迹识别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