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公园边界改造调查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论文相关概念的释义 | 第13页 |
1.4 边界空间 | 第13页 |
1.4.1 城市公园边界空间 | 第13页 |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6.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沈阳城市公园边界调查分析 | 第19-36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0页 |
2.1.1 沈阳市基本概况 | 第19页 |
2.1.2 沈阳市公园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2.2 公园边界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 | 第20页 |
2.3 调查实例的选择 | 第20-21页 |
2.4 现场调查 | 第21-28页 |
2.4.1 沈阳中山公园 | 第22-23页 |
2.4.2 沈阳万泉公园 | 第23-25页 |
2.4.3 沈阳碧塘公园 | 第25-26页 |
2.4.4 沈阳青年公园 | 第26-27页 |
2.4.5 沈阳南湖公园 | 第27-28页 |
2.5 问卷调查 | 第28-31页 |
2.5.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8-29页 |
2.5.2 结果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31页 |
2.6 调研总结 | 第31-35页 |
2.6.1 沈阳城市公园边界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2.6.2 城市公园边界的分类 | 第32-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城市公园边界景观SD法评价分析 | 第36-52页 |
3.1 SD法评价样本的选择 | 第36-37页 |
3.2 形容词及评价尺度的选择 | 第37-39页 |
3.3 问卷被调查者的原则与评判方式 | 第39页 |
3.4 SD法评价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9-50页 |
3.4.1 整体评价分析 | 第39-41页 |
3.4.2 各个样本评价分析 | 第41-48页 |
3.4.3 样本分类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3.5 SD法的评价总结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城市公园边界的改造原则与策略 | 第52-58页 |
4.1 改造设计原则 | 第52-53页 |
4.2 公园边界各类型改造策略 | 第53-54页 |
4.2.1 封闭式边界空间 | 第53页 |
4.2.2 开放式边界空间 | 第53-54页 |
4.3 与道路相连的边界空间的设计 | 第54页 |
4.4 与建筑相连的边界空间的设计 | 第54页 |
4.5 公园边界专项设计策略 | 第54-57页 |
4.5.1 园林植物设计 | 第54-55页 |
4.5.2 对服务设施的规划 | 第55-56页 |
4.5.3 道路组织设计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