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导论 | 第13-37页 |
·风险与转基因生物风险 | 第13-30页 |
·风险、生物技术风险与生物安全 | 第13-16页 |
·转基因作物及其应用现状 | 第16-21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与安全性问题 | 第21-30页 |
·转基因作物生物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 第30-31页 |
·垂直基因转移(Vertical gene transfer) | 第31-32页 |
·杂交-渐渗进化(Hybridization-introgression) | 第32页 |
·协同进化(Coevolution) | 第32-33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研究的问题 | 第33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34-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35-37页 |
2 转基因作物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37-59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分析的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科学的原则 | 第38页 |
·个案评估的原则 | 第38页 |
·逐步评估的原则 | 第38页 |
·熟悉性原则 | 第38-39页 |
·实质等同性原则 | 第39页 |
·预防原则 | 第39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分析框架 | 第39-47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分析概述 | 第39-40页 |
·风险评估的过程 | 第40-47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方法 | 第47-57页 |
·概述 | 第47-48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方法分类 | 第48-51页 |
·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估常用方法 | 第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3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风险分析全因素层次模型的建立 | 第59-78页 |
·问题的提出: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的风险问题 | 第60-61页 |
·抗除草剂基因作物的应用现状 | 第60-61页 |
·抗除草剂基因作物的风险问题 | 第61页 |
·全因素层次模型(HHM)的建立与描述 | 第61-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6页 |
·转抗除草剂作物的危害识别 | 第63-72页 |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描述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4 转Bt基因抗虫作物风险分析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78-104页 |
·问题的提出: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物安全问题 | 第79-85页 |
·Bt蛋白的杀虫机理 | 第80页 |
·中国转Bt基因棉花应用现状 | 第80-81页 |
·转Bt基因抗虫棉的风险分析 | 第81-83页 |
·转Bt棉花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83-85页 |
·复合种群(Metapopulation)时空动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5-89页 |
·种群的时空动态 | 第85页 |
·种群空间动态的研究方法 | 第85-86页 |
·种群的空间动态模型 | 第86-89页 |
·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复合种群时空动态模拟中的应用 | 第89-96页 |
·元胞自动机模型概述 | 第89-94页 |
·元胞自动机模型在种群动态模拟中的应用 | 第94-95页 |
·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转基因作物生态效应分析中的应用 | 第95-96页 |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转Bt基因抗虫棉田种群动态模拟 | 第96-102页 |
·模型描述 | 第96-99页 |
·模拟的步骤与方法 | 第99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99-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5 转基因作物实验室风险分析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 第104-125页 |
·问题的提出:转基因作物研究阶段的实验室生物风险问题 | 第105-111页 |
·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现状 | 第105-109页 |
·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风险问题 | 第109-111页 |
·故障树模型(FTA)的建立与描述 | 第111-1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4页 |
·故障树最小割集求解 | 第117-120页 |
·转基因实验室风生物险事故原因分析 | 第120-121页 |
·故障树最小径集求解 | 第121-122页 |
·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6 转基因作物风险管理策略与建议 | 第125-147页 |
·国际组织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风险管理指南 | 第125-128页 |
·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 第125-126页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国际技术准则》 | 第126-127页 |
·欧盟有关GMO向环境有意释放的2001/18/EC号指令 | 第127页 |
·经合组织《生物技术安全须知》 | 第127-128页 |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风险管理策略 | 第128-138页 |
·宽松型:以美国为例 | 第128-130页 |
·限制型:以欧盟为例 | 第130-132页 |
·折中型 | 第132-134页 |
·其它部分国家的管理政策 | 第134-138页 |
·我国转基因作物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 第138-143页 |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 第138-14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143页 |
·对我国转基因作物风险管理的建议 | 第143-145页 |
·推动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 | 第143-144页 |
·重视转基因生物风险研究 | 第144页 |
·加强转基因作物风险预防与管理 | 第144页 |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144-145页 |
·完善转基因作物生产保障体系 | 第145页 |
·加强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 | 第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7-151页 |
·结论 | 第147-149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49-150页 |
·展望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6-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作者简介 | 第169-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