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生态安全演变及评价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和科学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2.1 国外耕地生态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2 国内耕地生态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状态空间模型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4 文献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数据来源第16页
        1.3.4 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5 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8-19页
2 耕地生态安全的理论分析第19-21页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0页
    2.2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0页
    2.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0-21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1-24页
    3.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第21页
    3.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第21-24页
4 基于耕地生态安全本质内涵视角的生态安全演变研究第24-33页
    4.1 耕地生态安全本质内涵第24-27页
        4.1.1 耕地生态安全是动态变化的平衡状态第25-26页
        4.1.2 耕地生态安全的本质特性是意识性第26-27页
        4.1.3 耕地生态安全的本质内涵第27页
    4.2 耕地生态安全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第27-31页
        4.2.1 内因对耕地生态安全的影响作用第28-29页
        4.2.2 外因对耕地生态安全的影响作用第29-31页
    4.3 耕地生态安全演变第31-33页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第33-62页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3-42页
        5.1.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33页
        5.1.2 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第33-34页
        5.1.3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4-37页
        5.1.4 指标体系及指标解析第37-42页
    5.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第42-46页
        5.2.1 状态空间模型第42-44页
        5.2.2 理想状态值的确定第44-45页
        5.2.3 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标准及依据第45-46页
    5.3 具体评价过程第46-55页
    5.4 评价结果及分析第55-62页
        5.4.1 评价结果第55-56页
        5.4.2 评价结果分析第56-62页
6 结论与讨论第62-64页
    6.1 研究结论第62-63页
        6.1.1 耕地生态安全演变第62页
        6.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第62-63页
    6.2 讨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录第69-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梨PbSPMS基因转拟南芥植株的功能与抗逆性分析
下一篇:茄子耐热性苗期指标的筛选及耐热种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