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1 金融中心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3.2 产业金融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3 金融中心建设中政府作用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3.4 产业金融建设中政府作用的相关研究 | 第19页 |
1.3.5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20-24页 |
1.4.1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4页 |
2.2 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中政府作用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外部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济南产业金融中心的建设现况和政府做法 | 第27-33页 |
3.1 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现况 | 第27-30页 |
3.1.1 济南市产业金融建设现况 | 第27-29页 |
3.1.2 济南市金融中心建设现况 | 第29-30页 |
3.2 济南市政府开展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做法 | 第30-33页 |
3.2.1 设计规划 | 第30-31页 |
3.2.2 制定政策 | 第31页 |
3.2.3 协调引导 | 第31-32页 |
3.2.4 服务保障 | 第32-33页 |
第4章 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政府角度成因分析 | 第33-37页 |
4.1 济南市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4.1.1 产业金融特色不鲜明 | 第33页 |
4.1.2 产业金融中心发展不均衡 | 第33页 |
4.1.3 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引导力不足 | 第33-34页 |
4.1.4 金融发展环境不完善 | 第34页 |
4.2 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问题政府角度成因分析 | 第34-37页 |
4.2.1 政府规划定位滞后,未能尽早突出特色 | 第34-35页 |
4.2.2 政策具有偏向性 | 第35-36页 |
4.2.3 政府引导力和引导手段欠缺 | 第36页 |
4.2.4 金融环境建设开展不力 | 第36-37页 |
第5章 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及其启示 | 第37-42页 |
5.1 案例的选取及其原因 | 第37页 |
5.2 广州市产业金融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 第37-38页 |
5.3 天津市产业金融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 第38-39页 |
5.4 法兰克福产业金融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 第39-40页 |
5.5 国内外城市经验带来的启示 | 第40-42页 |
5.5.1 政府积极申报产业金融试点与试验区 | 第40页 |
5.5.2 利用政策手段推动金融建设 | 第40页 |
5.5.3 政府引导优势产业率先发展产业金融 | 第40页 |
5.5.4 政府组织推进产业金融交易平台建设 | 第40-42页 |
第6章 完善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中政府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49页 |
6.1 完善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 第42-47页 |
6.1.1 合理规划定位 | 第42页 |
6.1.2 完善政策体系 | 第42-43页 |
6.1.3 主动协调引导 | 第43-45页 |
6.1.4 优化金融环境 | 第45-47页 |
6.2 发挥政府作用的保障 | 第47-49页 |
6.2.1 落实政府问责制 | 第47页 |
6.2.2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第47页 |
6.2.3 接受多渠道监督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