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风险研究--以顺丰快递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理论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8-21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8-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及其辨析 | 第21-23页 |
2.1.1 借壳上市 | 第21页 |
2.1.2 壳公司 | 第21-22页 |
2.1.3 首次公开募股(IPO)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价值低估理论 | 第24页 |
2.2.3 多元化经营理论 | 第24页 |
2.2.4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4-25页 |
2.2.5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顺丰快递借壳上市案例介绍 | 第27-43页 |
3.1 借壳前情况介绍 | 第27-33页 |
3.1.1 顺丰快递的建立 | 第27-28页 |
3.1.2 借壳上市的动因 | 第28-31页 |
3.1.3 壳公司的选择 | 第31-33页 |
3.2 借壳过程介绍 | 第33-36页 |
3.2.1 重大资产置换 | 第33-35页 |
3.2.2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第35页 |
3.2.3 募集配套资金 | 第35-36页 |
3.3 借壳后情况介绍 | 第36-43页 |
3.3.1 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第36页 |
3.3.2 股票价格的变动收益 | 第36-37页 |
3.3.3 资产结构不断优化 | 第37-38页 |
3.3.4 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 | 第38页 |
3.3.5 品牌知名度提升 | 第38页 |
3.3.6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 第38-39页 |
3.3.7 财务绩效指标得到改善 | 第39-43页 |
第4章 顺丰快递借壳上市风险分析 | 第43-61页 |
4.1 风险原因分析 | 第43页 |
4.1.1 企业风险管控不到位 | 第43页 |
4.1.2 我国相关制度不完善 | 第43页 |
4.2 企业层次风险分析 | 第43-49页 |
4.2.1 等级全息建模 | 第43-44页 |
4.2.2 风险分析过程 | 第44-48页 |
4.2.3 风险分析结论 | 第48-49页 |
4.3 宏观层次风险研究 | 第49-61页 |
4.3.1 监管制度缺陷 | 第49-54页 |
4.3.2 会计处理规范缺陷 | 第54-61页 |
第5章 借壳上市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61-69页 |
5.1 借壳上市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对策 | 第61-63页 |
5.1.1 做好前期准备 | 第61页 |
5.1.2 跟进中期管理 | 第61-62页 |
5.1.3 完善后期规划 | 第62-63页 |
5.2 借壳上市企业对完善监管制度的建议 | 第63-65页 |
5.2.1 确认原则附期限 | 第63页 |
5.2.2 明确借壳审查程序 | 第63-64页 |
5.2.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64页 |
5.2.4 完善退市法律制度 | 第64页 |
5.2.5 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 | 第64-65页 |
5.2.6 加强第三方监管作用 | 第65页 |
5.2.7 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 | 第65页 |
5.3 借壳上市企业对明确会计处理规范的建议 | 第65-69页 |
5.3.1 细化构成“业务”的判断标准 | 第65-66页 |
5.3.2 完善权益性交易原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 | 第66-67页 |
5.3.3 区分反向购买法下的差额处理 | 第67页 |
5.3.4 消除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平衡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