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学理论论文--心理学派别及其研究论文

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第1章 导论:问题的提出第9-12页
   ·现象学心理学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第9-10页
     ·哲学意义上的现象学心理学第9-10页
     ·心理学意义上的现象学心理学第10页
   ·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10-12页
     ·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相对滞后第10-11页
     ·现象学心理学的重要位置第11-12页
第2章 现象学心理学的思想背景第12-23页
   ·自然主义心理学第12-15页
   ·狄尔泰的描述分析心理学第15-17页
   ·布伦塔诺的意向心理学第17-23页
第3章 现象学心理学的思想萌芽第23-58页
   ·引言第23-27页
     ·现象学心理学的萌芽阶段第23-25页
     ·现象学还原方法的提出第25页
     ·现象学心理学的初步成型第25-27页
   ·心理主义时期第27-30页
   ·《逻辑研究》时期第30-43页
     ·《逻辑研究》的心理学意义第31-33页
     ·反心理主义立场的确定第33-36页
     ·描述心理学第36-38页
     ·纯粹的描述心理学第38-40页
     ·纯粹描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第40-41页
     ·现象学心理学与经验心理学第41-43页
   ·《现象学的观念》第43-49页
     ·职业危机第44-45页
     ·自然态度和自然科学第45-46页
     ·认识论的任务第46-47页
     ·作为方法的现象学第47-49页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第49-54页
   ·本质心理学第54-58页
第4章 现象学心理学的方法第58-75页
   ·区域本体论第58-63页
     ·事实和本质第58-59页
     ·纯粹本质第59-60页
     ·事实科学与本质科学第60-61页
     ·作为本质科学的现象学心理学第61页
     ·区域和区域本体论第61-63页
   ·现象学还原第63-68页
     ·从反思到现象学还原第63-64页
     ·现象学还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64-66页
     ·悬置第66-68页
   ·本质直观第68-75页
     ·本质还原第68-70页
     ·本质变更的过程第70-72页
     ·变更与变化第72-73页
     ·本质还原作为现象学心理学的根本方法第73-75页
第5章 现象学心理学的勘定第75-86页
   ·现象学心理学的目标第75-76页
   ·现象学心理学的特征第76-77页
   ·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第77-79页
   ·现象学心理学的中介位置第79-86页
     ·现象学心理学作为经验心理学的基础科学第80-82页
     ·现象学心理学作为先验现象学的入门导引第82-84页
     ·现象学心理学与先验现象学的本质区别第84-86页
第6章 现象学心理学的应用:意向性分析第86-105页
   ·意向性第86-92页
     ·外感知和内感知第87-89页
     ·充分感知和不充分感知第89-90页
     ·意向性作为一个哲学概念第90-92页
   ·意向行为第92-96页
     ·表达与意义第92页
     ·客体化的行为和非客体化的行为第92-93页
     ·质性和质料第93-94页
     ·代现性内容第94-95页
     ·立义第95-96页
   ·感知分析第96-101页
     ·感知是原本意识第97-98页
     ·充盈和空乏第98-99页
     ·自由支配己知之物第99-100页
     ·存在与被感知的关系第100-101页
   ·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第101-105页
     ·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之间的平行关系第101-103页
     ·意向对象的意义第103页
     ·意向对象的对象第103-105页
第7章 总结第105-111页
   ·自然主义心理学及其不足第105-107页
   ·现象学心理学及其作用第107-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9-120页
中文摘要第120-124页
ABSTRACT第124-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国的救赎与尘世的批判--基督教福音派社会福音理论研究
下一篇: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