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出入口外部空间调查与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近年来我国地铁的发展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地铁出入口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地铁出入口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5.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武汉地铁概况与地铁站类型 | 第16-27页 |
2.1 武汉地铁概况 | 第16-19页 |
2.1.1 武汉地铁现状概况 | 第16-17页 |
2.1.2 武汉地铁规划概况 | 第17-19页 |
2.1.3 武汉地铁特征 | 第19页 |
2.2 武汉地铁站分类 | 第19-21页 |
2.3 武汉地铁站典型类型 | 第21-22页 |
2.3.1 社区类地铁站 | 第21页 |
2.3.2 商业类地铁站 | 第21-22页 |
2.3.3 商务类地铁站 | 第22页 |
2.4 各典型类型地铁站代表性地铁出入口情况 | 第22-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评价因子的设定 | 第27-35页 |
3.1 地铁出入口外部空间构成 | 第27-28页 |
3.1.1 出入口核心区 | 第27页 |
3.1.2 外部场地 | 第27-28页 |
3.1.3 周边联系空间 | 第28页 |
3.2 评价要素分析 | 第28-32页 |
3.2.1 出入口核心区 | 第29页 |
3.2.2 外部场地 | 第29-31页 |
3.2.3 周边联系空间 | 第31-32页 |
3.3 问卷设置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社区类地铁口外部空间调查与分析 | 第35-68页 |
4.1 社区类地铁口外部空间调查 | 第35-37页 |
4.2 社区类地铁口核心区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37-42页 |
4.3 社区类地铁口外部场地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42-62页 |
4.3.1 场地空间使用 | 第43-48页 |
4.3.2 配套设施 | 第48-54页 |
4.3.3 绿化 | 第54-62页 |
4.4 社区类地铁口周边联系空间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62-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商业类地铁口外部空间调查与分析 | 第68-94页 |
5.1 商业类地铁口外部空间调查 | 第68-71页 |
5.2 商业类地铁口核心区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71-74页 |
5.3 商业类地铁口外部场地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74-90页 |
5.3.1 场地空间使用 | 第75-78页 |
5.3.2 配套设施 | 第78-86页 |
5.3.3 绿化 | 第86-90页 |
5.4 商业类地铁口周边联系空间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90-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商务类地铁口外部空间调查与分析 | 第94-123页 |
6.1 商务类地铁口外部空间调查 | 第94-96页 |
6.2 商务类地铁口核心区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96-101页 |
6.3 商务类地铁口外部场地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101-117页 |
6.3.1 场地空间使用 | 第102-107页 |
6.3.2 配套设施 | 第107-113页 |
6.3.3 绿化 | 第113-117页 |
6.4 商务类地铁口周边联系空间的外部空间特点 | 第117-12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7.1 武汉地铁出入口调查结论 | 第123-125页 |
7.1.1 出入口核心区 | 第123-124页 |
7.1.2 外部场地 | 第124页 |
7.1.3 周边联系空间 | 第124-125页 |
7.2 建议 | 第125页 |
7.3 展望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论文图表来源 | 第131-138页 |
附录A 关于商业类地铁口江汉路C2口的问卷调查 | 第138-14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