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磁性材料、铁氧体论文--磁性材料、铁磁材料论文

电工软磁材料三维磁特性测量及耦合磁滞和各向异性的电磁有限元模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6页
    1.1 电工软磁材料磁特性第18-23页
        1.1.1 电工软磁材料的分类第18-19页
        1.1.2 电工钢片磁特性物理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1.3 电工软磁材料的损耗特性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 软磁材料磁特性测量的研究现状第23-29页
        1.2.1 磁测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2.2 一维测量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2.3 旋转磁特性测量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5-29页
    1.3 考虑磁滞的电磁场计算的研究现状第29-33页
        1.3.1 软磁材料磁滞模型的研究现状第29-31页
        1.3.2 电磁涡流场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第31-32页
        1.3.3 考虑磁滞电磁场计算的研究现状第32-33页
    1.4 论文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3-36页
第二章 三维磁特性测量装置的优化设计第36-64页
    2.1 三维磁特性测量原理第36-39页
        2.1.1 静态磁特性测量原理第36-37页
        2.1.2 动态磁特性测量原理第37-39页
    2.2 三维励磁结构仿真和设计第39-47页
        2.2.1 叠置的三维励磁主结构第39-44页
        2.2.2 改进的卷制三维励磁主结构第44-47页
    2.3 三维磁测量磁路磁场分析和验证第47-53页
        2.3.1 三维磁路主磁场分析第47-48页
        2.3.2 单轴独立励磁时漏磁场第48-51页
        2.3.3 两轴同时励磁时漏磁场第51-53页
    2.4 传感系统的优化设计第53-62页
        2.4.1 三维传感系统结构及设计方法第54-56页
        2.4.2 匀场结构的优化设计第56-59页
        2.4.3 磁测量B线圈结构和尺寸优化第59-61页
        2.4.4 磁测量H线圈结构和尺寸优化第61-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三维磁特性测量系统建模与控制方法第64-90页
    3.1 三维磁特性测量系统第64-69页
        3.1.1 三维磁测量系统的结构与励磁模型第64-66页
        3.1.2 软磁材料的三维磁特性自动化测试第66-68页
        3.1.3 动态宽频磁特性的测量第68-69页
    3.2 三维磁测量励磁电路设计与建模第69-73页
        3.2.1 三维磁测量系统的建模第69-71页
        3.2.2 三维磁测量系统模型参数辨识第71-73页
    3.3 磁特性检测反馈与补偿方法第73-79页
        3.3.1 磁特性测量反馈控制的研究现状第73-75页
        3.3.2 磁特性检测频域反馈控制方法第75-77页
        3.3.3 硅钢片旋转磁特性测量波形补偿方法第77-79页
    3.4 电工软磁材料的磁特性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第79-88页
        3.4.1 软磁材料的交变磁特性检测分析第79-82页
        3.4.2 三轴正交磁特性的比较第82-83页
        3.4.3 软磁材料的二维旋转磁特性检测分析第83-85页
        3.4.4 软磁材料三维旋转磁特性检测分析第85-88页
    3.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逆Preisach模型和软磁材料的磁滞模拟第90-120页
    4.1 逆Preisach磁滞模型第90-94页
        4.1.1 逆Preisach磁滞模型定义第90-92页
        4.1.2 改进的极限环与逆Preisach模型辨识第92-94页
    4.2 动态宽频逆Preisach模型第94-99页
        4.2.1 软磁材料宽频磁特性表征第94-96页
        4.2.2 动态逆Preisach模型建模第96-99页
    4.3 矢量磁滞建模第99-105页
        4.3.1 改进矢量磁滞模型的定义第99-101页
        4.3.2 矢量磁滞损耗分解第101-103页
        4.3.3 幅值交变磁滞损耗建模第103页
        4.3.4 旋转磁滞损耗建模第103-105页
    4.4 矢量磁滞模型辨识方法第105-111页
        4.4.1 交变损耗模型参数辨识第105-107页
        4.4.2 旋转损耗模型参数辨识第107-108页
        4.4.3 旋转损耗模型实验验证第108-111页
    4.5 耦合动态磁滞模型的电磁有限元模拟第111-118页
        4.5.1 磁滞模拟的固定点迭代方法第111-113页
        4.5.2 微观涡流场的有限元离散第113-114页
        4.5.3 有限元二维简化模型与仿真第114-118页
    4.6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五章 电工钢片磁各向异性建模及其工程验证第120-148页
    5.1 电工钢片的磁各向异性与微分磁导率模型第120-130页
        5.1.1 铁晶体的磁各向异性模型第121-124页
        5.1.2 正交磁阻率模型第124-125页
        5.1.3 二维椭圆磁阻率模型第125-126页
        5.1.4 基于磁能和磁共能的各向异性张量磁阻率模型第126-130页
    5.2 基于各向异性微分磁阻率的数值模拟第130-133页
        5.2.1 三轴各向异性磁化电流第130-132页
        5.2.2 各向异性的电磁有限元第132-133页
    5.3 工程铁心验证模型第133-147页
        5.3.1 磁各向异性模型验证模型第133-135页
        5.3.2 电工钢片单片高频磁特性测试系统第135-136页
        5.3.3 铁心模型的励磁与测量方法第136-143页
        5.3.4 多轴磁各向异性方法对较第143-147页
    5.4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8-150页
    6.1 全文总结第148-149页
    6.2 创新点第149页
    6.3 后续研究展望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研究成果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酸血竭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和分选酶作用研究
下一篇:电工软磁材料中异常损耗的特性模拟与拓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