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绪论 | 第16-3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三、研究任务和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五、本文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一章 近代留学生与对外贸易史研究 | 第31-83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31-39页 |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史研究 | 第39-62页 |
一、施宗树的《中国对外贸易》 | 第39-46页 |
二、冯兆异的《中国对外贸易:1913-1923》 | 第46-48页 |
三、曾同春的《中国丝绸的生产与贸易》 | 第48-52页 |
四、曹国卿的《遍布欧洲市场的中国茶产业》 | 第52-54页 |
五、沈澈的《中国对外贸易》 | 第54-55页 |
六、赵祖邦的《中国对外贸易研究:1864-1932》 | 第55-58页 |
七、郑名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外对贸易统计比较》 | 第58-62页 |
第三节 中外贸易关系史研究 | 第62-79页 |
一、潘序伦的《美国对华贸易史(1784-1923)》 | 第62-65页 |
二、赵梓庆的《中美经济关系论》 | 第65-69页 |
三、田树滋的《满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 第69-70页 |
四、周培智的《中英百年经济关系:1834-1934》 | 第70-75页 |
五、郭冲颖的《英国在华贸易,1894-1914》 | 第75-79页 |
第四节 外国对外贸易研究:吴纪先的《苏维埃对外贸易二十年》 | 第79-83页 |
第二章 近代留学生与中国海关及关税研究 | 第83-116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83-85页 |
第二节 中国海关研究 | 第85-94页 |
一、陈维屏的《清代中国海关的发展:1644-1911》 | 第86-89页 |
二、胡鸿勲的《中国海关史:1842-1911》 | 第89-92页 |
三、王绍成的《中国的外贸和海关问题》 | 第92-94页 |
第三节 中国关税研究 | 第94-116页 |
一、朱进的《中国关税问题》 | 第94-100页 |
二、刘廷冕的《中国现代关税政策》 | 第100-105页 |
三、张彰的《中国关税问题》 | 第105-109页 |
四、符传钵的《中国关税制度的历史和批判研究》 | 第109-111页 |
五、萧子风的《中国关税制度》 | 第111-114页 |
六、丁作韶的《中国关税论》 | 第114-116页 |
第三章 近代留学生与对外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发展及外汇研究 | 第116-136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16-119页 |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 第119-124页 |
一、陈继善的《中国门户开放政策》 | 第119-122页 |
二、潘安的《中国银行行业的外贸信贷》 | 第122-123页 |
三、潘斌清的《中德贸易及贸易政策》 | 第123-124页 |
第三节 外国贸易政策研究 | 第124-127页 |
一、梁颖文的《贸易政策中的隐藏保护》 | 第124-126页 |
二、鲁冀参的《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农产品价格政策:1914-1918》 | 第126-127页 |
第四节 贸易与经济发展研究 | 第127-132页 |
一、王凤仪的《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财政状况之关系》 | 第127-128页 |
二、邓觉生的《美国最近白银采购的国际影响》 | 第128-132页 |
第五节 外汇研究 | 第132-136页 |
一、余精一的《中国的外汇投资问题:资本输出的理论贡献》 | 第132-134页 |
二、赖国高的《上海外汇市场及其与中国贸易差额关系的研究》 | 第134-135页 |
三、胡自强的《1912年以来的中国外汇汇率》 | 第135-136页 |
第四章 近代留学生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 第136-151页 |
第一节 李卓敏的《中国银汇兑下的国际贸易:1888-1935》 | 第136-141页 |
第二节 伍启元的《国际贸易价格关系理论:一个历史的研究》 | 第141-144页 |
第三节 张自存的《国际收支平衡的周期运动》 | 第144-151页 |
总结 | 第151-157页 |
一、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特点 | 第151-153页 |
二、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研究的局限性 | 第153-154页 |
三、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影响 | 第154-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62-163页 |
附录 | 第163-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