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2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 | 第12-16页 |
1、关于自媒体的研究 | 第12-14页 |
2、关于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 | 第14-16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自媒体 | 第16-17页 |
2、网络舆情 | 第17-18页 |
3、网络舆情危机 | 第18-19页 |
(四)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理论工具 | 第19-20页 |
2、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五)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2页 |
1、创新点 | 第20-21页 |
2、不足 | 第21-22页 |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22-29页 |
(一) 自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 | 第22-27页 |
1、自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 | 第22-25页 |
2、自媒体平台在网络舆情中的典型性作用 | 第25-27页 |
(二)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征 | 第27-29页 |
1、网络舆情危机突发 | 第27页 |
2、舆情反转和舆论倒逼频发 | 第27-28页 |
3、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和效果分化明显 | 第28-29页 |
三、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案例 | 第29-43页 |
(一) 福建泉港“11·4”碳九泄漏事件 | 第29-33页 |
1、事件概述 | 第29-31页 |
2、事件舆情发酵 | 第31-33页 |
(二) 张家口“11·28”爆燃事故 | 第33-36页 |
1、事件概述 | 第33-34页 |
2、事件舆情发酵 | 第34-36页 |
(三) 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比较分析 | 第36-43页 |
1、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时效 | 第36-37页 |
2、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内容 | 第37-38页 |
3、网络舆情危机回应的平台 | 第38-39页 |
4、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形式 | 第39-40页 |
5、网络舆情危机回应的“温度” | 第40-41页 |
6、网络舆情危机工作的统筹 | 第41-43页 |
四、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3-50页 |
(一) 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1、舆情预警研判滞后 | 第43页 |
2、舆情处置能力不足 | 第43-44页 |
3、检查评估不及时 | 第44-45页 |
4、长尾舆情重视不够 | 第45页 |
(二) 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0页 |
1、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多元复杂 | 第45-46页 |
2、政府网络舆情危机意识不强 | 第46-47页 |
3、网络舆情各主体沟通不足 | 第47-48页 |
4、网络舆情相关机制建设不全 | 第48-50页 |
五、自媒体时代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的建议 | 第50-59页 |
(一) 根据PDCA管理理论转变舆情理念 | 第50-51页 |
1、闭环意识 | 第50页 |
2、责任意识 | 第50-51页 |
3、辩证意识 | 第51页 |
(二) 转被动为主动完善舆情预警 | 第51-53页 |
1、加强网络舆情预警研判机制建设 | 第51-52页 |
2、优化网络舆情危机预案 | 第52页 |
3、推进舆情组织的专业化建设 | 第52-53页 |
(三) 集中资源进行舆情危机应对 | 第53-55页 |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3-54页 |
2、强化政务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 | 第54-55页 |
(四) 检查评估实现网络舆情的动态可控 | 第55-56页 |
1、实时反馈与调整 | 第55-56页 |
2、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展开 | 第56页 |
(五) 以始为终实现应对能力的持续提升 | 第56-59页 |
1、主动进行形象修复 | 第56-57页 |
2、总结反思成立案例库 | 第57-58页 |
3、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