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1 史前人类活动与环境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与环境 | 第11-13页 |
1.2.1 环境在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张中具有重要作用 | 第11-13页 |
1.3 环境演变对高原地区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 | 第13-14页 |
1.4 聚落演变与GIS | 第14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7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简介 | 第16-20页 |
2.1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2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貌与地质特征 | 第16页 |
2.3 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特征 | 第16-17页 |
2.4 青藏高原东北部植被特征 | 第17页 |
2.5 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流与水文 | 第17页 |
2.6 青藏高原东北部土壤 | 第17-18页 |
2.7 自然环境垂直地带性极为显著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史前文化序列 | 第20-25页 |
第四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4.1 资料来源 | 第25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4.2.1 基于GIS的遗址等级分类 | 第25-26页 |
4.2.2 基于GIS的泰森多边形分析(Thiessen Polygon Analysis) | 第26-27页 |
4.2.3 基于GIS的遗址资源域分析 | 第27-28页 |
4.2.4 基于遥感影像的聚落分布区地貌分析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河谷地带聚落模式 | 第29-36页 |
5.1 河谷地带的自然环境和史前聚落分布 | 第29页 |
5.2 遗址的泰森多边形和资源域 | 第29-30页 |
5.3 聚落分布与等级体系 | 第30-34页 |
5.4 史前聚落体系与环境 | 第34-36页 |
第六章 高原东北部河谷史前聚落体系及其演变—乐都盆地为例 | 第36-47页 |
6.1 盆地史前文化聚落的分布 | 第36-39页 |
6.2 乐都盆地的史前文化遗址聚落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 第39-41页 |
6.3 乐都盆地内的史前聚落遗址域的演变 | 第41-43页 |
6.4 聚落中心 | 第43页 |
6.5 乐都盆地聚落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43-47页 |
6.5.1 4kaBP气候变化的特点 | 第43-44页 |
6.5.2 史前文化聚落的分布高程与气候变化 | 第44-45页 |
6.5.3 乐都盆地史前文化遗址的聚落形态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45-47页 |
第七章 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史前聚落演变与社会变迁 | 第47-51页 |
7.1 环境变化-遗址域-人类行为的演变 | 第47-49页 |
7.2 环境的改变导致人类婚姻模式的变化 | 第49-51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1-53页 |
8.1 取得结论 | 第51-52页 |
8.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5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