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与抵押权冲突的形式 | 第13-19页 |
第一节 与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冲突 | 第13-14页 |
一、冲突与不冲突实质之辩 | 第13页 |
二、房地自然属性导致的客观权利冲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与在建工程抵押权的冲突 | 第14-17页 |
一、在建工程抵押在我国的合法地位 | 第14-15页 |
二、在建工程抵押权的特征 | 第15-17页 |
三、冲突的典型性 | 第17页 |
第三节 与竣工后建筑物抵押权的冲突 | 第17-19页 |
一、工程竣工交付让发包人享有完整的所有权权能 | 第17-18页 |
二、工程竣工并不解除发包人工程款支付责任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属性考量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性质与立法模式 | 第19-24页 |
一、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并非债权 | 第19-20页 |
二、关于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不同物权学说与立法例 | 第20-24页 |
第二节 我国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性质的立法选择 | 第24-28页 |
一、我国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立法背景和现状 | 第24-25页 |
二、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性质定位立法之我见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权利冲突解决的基本范式分析 | 第28-35页 |
第一节 冲突解决的观点和不同立法选择 | 第28-30页 |
一、几种关于冲突解决的观点 | 第28-29页 |
二、冲突解决的立法例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冲突解决的基本范式——建设工程优先权应优先于抵押权 | 第30-32页 |
一、工程款优先符合优先权的性质要求 | 第31页 |
二、工程款优先符合特殊利益保护的需要 | 第31页 |
三、工程款优先符合抵押财产自然增值属性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冲突解决基本范式下存在的不足 | 第32-35页 |
一、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所保障的债权缺少透明度 | 第32-33页 |
二、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担保债权范围过于笼统 | 第33页 |
三、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放弃行为规范不清 | 第33-34页 |
四、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实现方式不够合理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限制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以及平衡权利冲突的构想 | 第35-46页 |
第一节 构建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登记对抗制度 | 第35-39页 |
一、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登记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二、登记对抗制度的合理性 | 第36-37页 |
三、具体登记模式探索 | 第37-39页 |
第二节 进一步明晰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担保范围 | 第39-41页 |
一、依“工程价款”对建筑物的贡献度设定优先受偿效力 | 第39页 |
二、区别对待各类保证金的优先性 | 第39-40页 |
三、利息与违约损害赔偿不属于优先权范围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设置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放弃的条件和程序 | 第41-42页 |
一、“消极放弃”印证该权利应当可以放弃 | 第41页 |
二、权利放弃的限制措施 | 第41-42页 |
第四节 优化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实现方式 | 第42-44页 |
一、对“协议折价”实现方式进行限制 | 第42-43页 |
二、限制通过调解方式确定优先权及其担保数额 | 第43-44页 |
第五节 加强对在建工程抵押的管控限制 | 第44-46页 |
一、抵押权设定的限制 | 第44页 |
二、在建工程抵押贷款支付的限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