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刀具论文--铣刀论文

球头铣刀微织构精准分布设计及其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7-30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2 微织构刀具激光制备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 不同刃口形式及微织构刀具切削性能的研究现状第21-24页
    1.4 支持向量机优化方法应用的研究现状第24-27页
    1.5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页
    1.6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7-30页
        1.6.1 课题来源第27-28页
        1.6.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微织构制备及其减摩抗磨机理分析第30-65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微织构结构优选分析第30-32页
    2.3 激光制备参数对微织构制备精度的影响研究第32-39页
    2.4 激光制备参数对微织构周围材料物理场的影响研究第39-51页
        2.4.1 微织构激光制备仿真模型建立第39-41页
        2.4.2 边界条件确定第41-43页
        2.4.3 实体单元类型选择第43-44页
        2.4.4 激光功率对微织构周围材料应力场及温度场的影响第44-48页
        2.4.5 扫描速度对微织构周围材料应力场及温度场的影响第48-51页
    2.5 微织构减摩抗磨机理分析第51-64页
        2.5.1 摩擦磨损试验平台的搭建第51-53页
        2.5.2 摩擦磨损试验设计第53页
        2.5.3 试样制备及后处理第53-54页
        2.5.4 摩擦磨损试验结果分析第54-57页
        2.5.5 硬质合金表面微织构作用分析第57-64页
    2.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3章 微织构精准分布设计及其对刀片强度的影响分析第65-88页
    3.1 引言第65页
    3.2 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刀-屑接触区分析第65-71页
    3.3 刀-屑接触区内微织构分布形式精准设计第71-80页
        3.3.1 刀-屑接触区内微织构分布形式第71-73页
        3.3.2 微织构几何参数间关系分析第73-75页
        3.3.3 刀-屑接触区内微织构分布界限第75-76页
        3.3.4 切削深度对微织构分布形式的影响分析第76-80页
    3.4 微织构分布形式对球头铣刀强度的影响分析第80-87页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1-82页
        3.4.2 有限元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第82页
        3.4.3 有限元载荷施加条件第82-83页
        3.4.4 仿真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第83-87页
    3.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4章 不同刃口形式微织构球头铣刀切削性能研究第88-144页
    4.1 引言第88页
    4.2 不同刃口形式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力学模型第88-92页
    4.3 不同刃口形式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温度模型第92-100页
        4.3.1 剪切面的平均温度第92-95页
        4.3.2 前刀面接触区的平均温度第95-96页
        4.3.3 后刀面接触区的平均温度第96-97页
        4.3.4 钝圆刃口球头铣刀的铣削温度模型第97-99页
        4.3.5 负倒棱刃口球头铣刀的铣削温度模型第99-100页
    4.4 不同刃口形式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过程仿真分析第100-112页
        4.4.1 仿真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第100-102页
        4.4.2 仿真方案设计第102页
        4.4.3 铣削力仿真结果分析第102-107页
        4.4.4 铣削温度仿真结果分析第107-112页
    4.5 钝圆刃口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实验研究第112-127页
        4.5.1 铣削实验平台搭建第112-114页
        4.5.2 铣削力实验结果分析第114-117页
        4.5.3 铣削温度实验结果分析第117-120页
        4.5.4 刀具磨损实验结果分析第120-123页
        4.5.5 工件表面质量实验结果分析第123-127页
    4.6 负倒棱刃口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实验研究第127-141页
        4.6.1 铣削力实验结果分析第127-130页
        4.6.2 铣削温度实验结果分析第130-134页
        4.6.3 刀具磨损实验结果分析第134-137页
        4.6.4 工件表面质量实验结果分析第137-141页
    4.7 基于铣削力条件下的微织构分布形式优化第141-143页
    4.8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5章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球头铣刀微织构设计参数优化第144-171页
    5.1 引言第144页
    5.2 多目标函数条件下的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第144-152页
        5.2.1 支持向量回归机损失函数第144-146页
        5.2.2 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建立第146-148页
        5.2.3 核函数第148-149页
        5.2.4 支持向量回归机优化数据第149-152页
    5.3 微织构直径预测模型及模型误差分析第152-157页
    5.4 不同刃口形式球头铣刀微织构设计参数的回归分析模型第157-164页
    5.5 球头铣刀微织构设计参数优化第164-169页
        5.5.1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模型的遗传算法应用原理第164-165页
        5.5.2 优化变量与目标函数第165页
        5.5.3 约束条件第165-166页
        5.5.4 参数模型优化结果及验证第166-169页
    5.6 本章小结第169-171页
结论第171-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第181-182页
致谢第182-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铅矿、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氧化与可浮性研究
下一篇:铣削加工过程能耗建模及工艺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