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 火灾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热工力学性能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高温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热工性能的影响 | 第23-25页 |
2.2.1 混凝土的主要高温热工性能 | 第23-24页 |
2.2.2 钢筋的主要高温热工性能 | 第24-25页 |
2.3 高温对钢筋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5-29页 |
2.3.1 混凝土的主要高温力学性能 | 第25-28页 |
2.3.2 钢筋的主要高温力学性能 | 第28-29页 |
2.4 高温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2.4.1 高温对结构频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2 高温对结构振型的影响 | 第31页 |
2.4.3 高温对结构阻尼的影响 | 第31页 |
2.4.4 高温对结构其他动力指纹的影响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钢筋混凝土轴心和偏心受压柱的火灾试验 | 第33-5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33-35页 |
3.3 材性试验 | 第35-37页 |
3.4 火灾试验方案 | 第37-39页 |
3.4.1 试验布置 | 第37页 |
3.4.2 加载制度 | 第37页 |
3.4.3 升温方式 | 第37-38页 |
3.4.4 测量方案 | 第38-39页 |
3.5 火灾试验过程 | 第39-41页 |
3.5.1 试件吊装 | 第39页 |
3.5.2 防火处理 | 第39-40页 |
3.5.3 连接仪器 | 第40页 |
3.5.4 点火升温 | 第40-41页 |
3.5.5 熄火冷却 | 第41页 |
3.6 火灾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 第41-51页 |
3.6.1 表观现象 | 第41-45页 |
3.6.2 温度分析 | 第45-50页 |
3.6.3 位移分析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轴心和偏心受压柱的模态试验及损伤识别研究 | 第53-83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模态试验方案 | 第53-57页 |
4.2.1 试验设备介绍 | 第53-56页 |
4.2.2 试验布置及流程 | 第56-57页 |
4.3 模态试验过程 | 第57-62页 |
4.3.1 试件安置 | 第57-58页 |
4.3.2 布置传感器及仪器连接 | 第58-59页 |
4.3.3 模态采集 | 第59-60页 |
4.3.4 模态分析 | 第60-62页 |
4.4 模态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62-71页 |
4.4.1 模态频率分析 | 第62-64页 |
4.4.2 模态振型分析 | 第64-71页 |
4.5 试件的静载试验 | 第71-75页 |
4.5.1 试验现象 | 第71-73页 |
4.5.2 侧向挠度曲线 | 第73-74页 |
4.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4.6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轴心和偏心受压柱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75-80页 |
4.6.1 基于模态振型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柱试件进行损伤位置识别 | 第75-78页 |
4.6.2 基于模态频率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柱试件进行损伤程度识别 | 第78-79页 |
4.6.3 基于模态振型和模态频率的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轴心和偏心受压柱损伤鉴定评估方法的提出 | 第79-8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7页 |
5.1 结论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