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3.1 项目组织管理研究第11-13页
        1.3.2 项目协同管理研究第13-15页
        1.3.3 项目组织协同管理研究第15-16页
        1.3.4 文献综述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及研究创新点第18-21页
        1.5.1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2 研究创新点第19-21页
2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理论基础第21-37页
    2.1 组织理论第21-25页
        2.1.1 组织的概念第21-22页
        2.1.2 组织理论的发展第22-23页
        2.1.3 现代组织管理的进展第23-25页
    2.2 协同学理论第25-28页
        2.2.1 协同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内容第25-27页
        2.2.2 协同学理论的应用第27-28页
        2.2.3 协同学中的系统与组织第28页
    2.3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的相关概念第28-31页
        2.3.1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的内涵第28-29页
        2.3.2 建设项目组织协同管理的内涵及特征第29-31页
    2.4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机理分析第31-35页
        2.4.1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的动因分析第31-33页
        2.4.2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的实现机制第33-34页
        2.4.3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的序参量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3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要素分析第37-57页
    3.1 建设项目组织协同管理的范围界定第37-39页
    3.2 建设项目组织协同管理具体要素分析第39-55页
        3.2.1 行为能力要素分析第44-48页
        3.2.2 环境能力要素分析第48-52页
        3.2.3 文化能力要素分析第52-55页
    3.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模型构建第57-65页
    4.1 能力模型的构建第57-58页
    4.2 能力模型的研究假设第58页
    4.3 能力模型的研究方法第58-64页
        4.3.1 研究方法比选第58-60页
        4.3.2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概述第60-61页
        4.3.3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61-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的实证分析第65-95页
    5.1 实证分析的基本思路第65-66页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处理第66-73页
        5.2.1 问卷设计第66-69页
        5.2.2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69-73页
    5.3 调查问卷的合理性检验第73-83页
        5.3.1 调查问卷的初步验证第73-79页
        5.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第79-83页
    5.4 组织协同管理能力对协同效应影响的回归分析第83-86页
    5.5 组织协同管理能力对协同效应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第86-93页
        5.5.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第86-89页
        5.5.2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第89-93页
    5.6 本章小结第93-95页
6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的建议第95-103页
    6.1 加强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的基本思路第95-96页
    6.2 建设项目多元主体组织协同管理的建议措施第96-100页
        6.2.1 行为能力协同管理的建议措施第96-98页
        6.2.2 环境能力协同管理的建议措施第98-99页
        6.2.3 文化能力协同管理的建议措施第99-100页
        6.2.4 三种能力综合作用的建议措施第100页
    6.3 本章小结第100-103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7.1 总结第103-104页
    7.2 展望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3页
附录第113-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鼓风预混式中餐炒菜灶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框架—核心筒结构加强层施工期实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