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课题涉及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1.2.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 | 第11-12页 |
1.2.2 城市空中连廊 | 第12页 |
1.2.3 城市空中步行系统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6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21页 |
1.3.3 小结 | 第21页 |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图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结构框架图 | 第23-24页 |
第2章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4-38页 |
2.1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 | 第24-26页 |
2.1.1 高密度含义的主观性与模糊性 | 第24-25页 |
2.1.2 基于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形态的高密度内容 | 第25页 |
2.1.3 城市高密度中心区的界定 | 第25-26页 |
2.2 高密度城市空中步行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2.2.1 从过街天桥到空中步行连廊 | 第26-27页 |
2.2.2 空中步行系统的兴起与发展 | 第27-28页 |
2.3 建立空中步行系统的作用 | 第28-31页 |
2.3.1 完善城市步行体系 | 第28-29页 |
2.3.2 有机组织城市活动 | 第29-30页 |
2.3.3 塑造城市景观特色 | 第30页 |
2.3.4 提升城市区域价值 | 第30-31页 |
2.3.5 诱导城市有序发展 | 第31页 |
2.4 空中步行系统的组成要素 | 第31-32页 |
2.4.1 地面步行基面 | 第31-32页 |
2.4.2 立体化交通设施 | 第32页 |
2.4.3 空中步行基面 | 第32页 |
2.4.4 步行空间节点 | 第32页 |
2.5 空中连廊连接的主要建筑类型 | 第32-36页 |
2.5.1 建筑之上—屋顶的城市广场 | 第33页 |
2.5.2 建筑之内—建筑外廊与室内公共通道 | 第33-34页 |
2.5.3 建筑之间—室外连廊与跨街天桥 | 第34-35页 |
2.5.4 小结 | 第35-36页 |
2.6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步行系统的构建原则 | 第36-38页 |
2.6.1 构筑立体化的步行网络 | 第36页 |
2.6.2 创造多样化的步行空间 | 第36页 |
2.6.3 构建高效化的步行体系 | 第36-38页 |
第3章 国内外空中步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 第38-51页 |
3.1 空中步行系统与立体化交通设施及公共交通整合的分析 | 第38-42页 |
3.1.1 立体化交通设施衔接的作用 | 第38页 |
3.1.2 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 | 第38-42页 |
3.2 空中步行系统与建筑内部功能结合的分析 | 第42-43页 |
3.2.1 合理结合建筑内部功能的作用 | 第42页 |
3.2.2 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 | 第42-43页 |
3.3 空中步行系统自身功能空间要素的分析 | 第43-48页 |
3.3.1 多样化功能空间的作用 | 第43-44页 |
3.3.2 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 | 第44-48页 |
3.4 空中步行系统步行交通环境的分析 | 第48-50页 |
3.4.1 良好步行交通环境的作用 | 第48页 |
3.4.2 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深圳高密度地区-福田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的研究 | 第51-89页 |
4.1 深圳福田中心区发展及现状概述 | 第51-56页 |
4.1.1 区位概况 | 第51页 |
4.1.2 发展及现状概况 | 第51-56页 |
4.2 福田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发展规划及现状概况 | 第56-63页 |
4.2.1 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发展历程 | 第56-57页 |
4.2.2 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规划方案分析 | 第57-63页 |
4.3 福田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现状实施落实情况 | 第63-75页 |
4.3.1 中心区规划方案与实施情况量化对比 | 第64-66页 |
4.3.2 中心区步行系统实地调研分析 | 第66-75页 |
4.4 福田中心区空中步行需求程度的调查研究 | 第75-77页 |
4.4.1 调研的目的 | 第75页 |
4.4.2 问卷调査内容 | 第75-77页 |
4.5 福田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77-80页 |
4.5.1 系统缺乏立体化交通设施与城市公共交通联系 | 第77页 |
4.5.2 系统盲目与其他建筑内部功能连接 | 第77-78页 |
4.5.3 系统在南中轴片区的功能空间单调乏味 | 第78页 |
4.5.4 系统连接的步行交通环境缺乏趣味 | 第78页 |
4.5.5 系统在中心区南北片区连接极度不便 | 第78页 |
4.5.6 系统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8-80页 |
4.6 福田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对比国内外案例的改造运用 | 第80-88页 |
4.6.1 系统与立体化交通设施及公共交通联系的设想 | 第80-82页 |
4.6.2 系统与其他建筑内部功能结合的设想 | 第82-84页 |
4.6.3 系统自身功能空间要素的设想 | 第84-85页 |
4.6.4 系统中步行交通环境的设想 | 第85-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中步行系统的的设计策略 | 第89-102页 |
5.1 基于前期的开发建设 | 第89-90页 |
5.1.1 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定 | 第89-90页 |
5.1.2 建立开放的设计模式 | 第90页 |
5.1.3 构建有序的开发模式 | 第90页 |
5.2 基于系统的整体规划 | 第90-94页 |
5.2.1 与公共交通系统的整合 | 第91-92页 |
5.2.2 与商业空间的有机结合 | 第92-94页 |
5.2.3 与城市开放空间的联系 | 第94页 |
5.3 基于连廊自身要素的规划控制 | 第94-100页 |
5.3.1 连廊的高宽控制 | 第94-95页 |
5.3.2 连廊的形态控制 | 第95-97页 |
5.3.3 连廊的系统设施 | 第97-100页 |
5.4 基于后期的管理维护机制 | 第100-101页 |
5.4.1 整合管理机制 | 第100页 |
5.4.2 加强后期维护 | 第100-101页 |
5.4.3 采用评价体系 | 第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02-103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附录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